第4頁 (第1/4頁)
艾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黃米從小生活在一個比較注重環保的環境裡,潛移默化,他也挺有環保意識。
奶奶到商店去買東西,通常都使用商店賣的那種帆布制的購物袋,而不用塑膠袋,以減少&ldo;白色汙染&rdo;。奶奶也不厭其煩地回答黃米關於袋子的各種&ldo;為什麼&rdo;,雖然道理對黃米來說可能深奧了一點,但奶奶說權當是創造一個語言環境,擴大他的&ldo;被動語彙&rdo;吧。
不知道黃米到底有沒有聽懂&ldo;白色汙染&rdo;的害處,但他腦子裡顯然已經有了一個概念:用布袋袋好,用塑膠袋袋不好。有時發現老爸提了一大堆塑膠袋袋回來,他會瞪著大眼睛,指著老爸,好像在說:&ldo;好啊,爸爸你又用了塑膠袋袋!&rdo;
老爸知道他那眼神是什麼意思,趕快解釋:&ldo;爸爸今天忘了帶布袋袋去,那個中國店又沒布袋袋賣。&rdo;
兒子便教訓老子:&ldo;奶奶有布袋袋。&rdo;
&ldo;是啊,是啊,我知道奶奶有布袋袋,我下次一定記得帶布袋袋。&rdo;
老爸作了檢討,兒子有時還覺得不解氣,或者是覺得這事嚴重得緊,非得向上級匯報不可,便大義滅親地跑到奶奶那裡去告狀:&ldo;奶奶,爸爸‐‐塑膠袋袋。&rdo;
奶奶趕快表揚他的環保意識:&ldo;啊?爸爸又用塑膠袋袋了?那不對哦,等我去批評他,叫他下回一定記得用布袋袋。&rdo;
太奶奶有時調皮,要考考黃米:&ldo;寶寶,為什麼不讓用塑膠袋袋呢?&rdo;
黃米答不上來,但堅持說:&ldo;奶奶有布袋袋。&rdo;
一般都是奶奶出來解圍:&ldo;太奶奶,你就別考我們寶寶了,我們寶寶最懂事了,知道塑膠袋袋不好,燒掉會放出毒氣,埋在地裡多少年都不會化掉,把我們住的地球都搞髒了,把土地質量搞壞了,種不出莊稼,我們就沒飯吃了。是不是呀,寶寶?&rdo;
&ldo;是!沒飯吃!&rdo;
太奶奶有時還要繼續調皮:&ldo;誰說沒飯吃,我這不是有飯吃嗎?&rdo;
奶奶就會給太奶奶使眼色,叫她別為難寶寶了。事後奶奶會私下對太奶奶說:&ldo;人家小孩子好不容易建立起一個正確的觀念,您七問八問的,把他搞糊塗了。他現在還小,還弄不懂那麼多的前因後果,最好是直接把正確的觀念教給他,而不要指望他透過反駁來建立正確觀念。&rdo;
我們家是誰對就服從誰,像這樣&ldo;兒子教訓老子&rdo;、&ldo;女兒教訓老媽&rdo;的事都很尋常,只要你說得對,無論你是我的長輩還是我的晚輩,我都接受。
&ldo;環保的&rdo;是太奶奶對那些搞回收的人的稱呼,因為黃米對回收的事挺感興趣,所以太奶奶叫他&ldo;小環保&rdo;。
市裡環保部門給每家每戶都發了兩個塑膠箱子,一藍一綠,藍色的用來裝廢紙,綠色的用來裝空的瓶瓶罐罐。平時每家都把這些回收物品放在這兩個箱子裡,到了每週指定的那一天,就把兩個箱子拿到外面,等&ldo;環保的&rdo;來把回收物品取走,把兩個空箱子留下。
奶奶是學幼兒教育的,很會抓住機會,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道具教黃米各種知識。像這兩個回收箱,奶奶就用來教他顏色、形狀、質地、用途等,所以他知道一個是&ldo;藍箱箱&rdo;,一個是&ldo;綠箱箱&rdo;;兩個箱箱都不是圓的,是方的;藍箱箱是裝紙的,綠箱箱是裝瓶瓶的。
剛開始他只認識瓶子,但拿不準紙盒子算什麼,比如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