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名將含冤 (第1/8頁)
米洛店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王傑笑道:“若是如此,倒是我糊塗了,竟識不得人才。辛楣啊,你可知他姓名住所,我有意見他一見。若是真有才學,我便助他應考,這般人才,若會試取錄不得,才是可惜。”
錢大昕也笑道:“王中堂,我確實見過這人一面,只是他覺得,若這樣見了王中堂,只恐傳了出去,會有人說,王中堂徇私偏袒。所以不如他再考一年,若中得進士,再與王中堂相會朝堂不遲。”
雖然古代科舉,有糊名謄錄之法,但若是主考提前知道了考生行文,在考場上再遇到類似文字,必然會多加重視。宋時歐陽修取錄進士,誤將蘇軾試卷,視為弟子曾鞏所答,便是因此。不過在清代,考官很難因此徇私,因為會試取錄與否,需要至少三名考官共同商議,而非主考一人專斷。只是民間有些人不知科舉規矩,極易牽強附會,以至於誤會他人。故而有些考生雖然已有聲名,卻依然謹慎。
而王傑德高望重,很多人這時就在猜測,下一年的會試主考,可能依然會由王傑擔任,故而錢大昕有此一說。
王傑聽著錢大昕所言,也清楚其中原委,笑道:“如此也好,只是不知此人姓名,總有些心癢罷了。”隨手翻著書頁,看著卷首,忽道:“元以考工之事,今之君子既宣之矣……莫非此人姓名中,竟有個元字?”
他此時聲音甚小,故而旁人也未察覺。
孫星衍想著想著,覺得柴大紀的事還沒有個結果,便問道:“老師,柴將軍的事,朝廷近日,可有決定?”他已中進士,便要和王傑師生相稱。
王傑道:“柴將軍的事,前些日子,我也與皇上說過了。我是力主他無罪,可皇上呢……既沒有說我對,也沒有說我不對,如此一言不發,倒是讓我為難了。”
對於其中內情,紀昀也知道一些,便補充道:“淵如,你別看王中堂說的輕描淡寫,他的事我單是聽著,都沒那麼容易。為了保柴將軍一命,王中堂把軍機處那十一個月的奏報,一件件拿出來歷陳柴將軍戰功,說就算柴將軍偶有過失,難道這般功勞,還不得免死麼?也是皇上聽了王中堂進言,才讓柴大紀進京,讓軍機處臨時會審。”
“軍機處會審的時候,王中堂自然是歷陳柴將軍無罪了,可淵如啊,眼下六個大軍機裡面,有一位便是那嘉勇侯的弟弟福長安啊。他和他那個三哥串通一氣,一開始就問柴將軍是否知罪,柴將軍自然不認罪了。他就把那德成和嘉勇侯合謀炮製的文書,一句句拿來問過,柴將軍不承認,他不拿別的證據,竟然要柴將軍自己證明所謂縱兵之事沒發生過,這種事歷來是捕風捉影,柴將軍又到哪裡去找證據?只一時僵住了。王中堂和那福長安力辯,也說服不得他。眼下阿中堂到荊州治水去了,不在京城,另外三位大軍機又緘口不言,王中堂也是勢孤力單啊。”清代“軍機大臣”一詞在乾隆末年,還只是不固定的泛稱,這時用詞也不統一,“大軍機”就是軍機大臣的常見別稱。
孫星衍問道:“大宗伯,你不在軍機處,又如何得知這許多?”
紀昀道:“軍機處有個章京,是我禮部的人,軍機會審的時候,他都在場,是以我知道一些。我還知道和珅呢,這次和珅倒是沒向著福長安,可能是因為,他和嘉勇侯也有些不和。可和珅自始至終,都一字未發。想是那柴大紀為人清廉,也不願巴結他之故。”
“又聽說,下了堂之後,王中堂猶自氣憤難言。那和珅還過來說了一句:‘王中堂,皇上賞你圖形紫光閣,可不是讓你和他較勁的。’哈哈,和珅那傢伙,竟然也主動和王中堂說起話了。可淵如啊,你想想,他這話……”
王傑打斷道:“曉嵐,休要再說那事,那兩個字,我聽都不想聽。”但說到這裡,他也不得不承認,和珅說的,確有道理,乾隆對於這般大事,從來都是自負己意,所謂軍機處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