貪狼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他認為:“吐蕃國土遼闊,邊境漫長,單是失去一個維州,減損不了多少實力。近期吐蕃與我修好,約定互不侵犯。兩國之間,守信為要!”
“如果他們責備我們失信,在蔚茹川(寧夏南部黃河支流清水河一帶)飼養戰馬,率數萬精騎,自平涼直踏回中(陝西隴縣西北),不出三天便可兵臨咸陽橋(今陝西咸陽南)。到了那時,遠在千里之外的維州又能派上什麼用場!只能是白白丟掉誠信,百害而無一利。連匹夫都不屑於此,何況天子!”
生性柔弱的文宗被牛僧孺說服,竟詔令李德裕將維州,連同悉坦謀及其部眾一併交還吐蕃!
李德裕無奈之下只能照辦,於是吐蕃大軍在邊境線上,當著一眾唐軍將士的面,殘酷把悉坦謀等人折磨至死!
維州在牛僧孺的短視下失而復得,讓李德裕對牛僧孺恨之入骨。
太和六年(832年)十一月,李德裕調回朝廷待用,由荊南節度使段文昌接任西川節度使。
西川監軍王踐言也跟著回到朝廷,擔任樞密使。他親眼見證了維州一事,數次對文宗提及,認為當初將悉坦謀交給吐蕃絕對是個昏招,完全是稱了敵虜的心、絕了歸順的路!
文宗後悔莫及,埋怨牛僧儒瞎出主意。一些朝臣也說牛僧儒是因與李德裕存有矛盾,不願看李德裕立功,從而棄國家利益不顧,有意為之。文宗聽到這些流言,開始疏遠牛僧儒,牛僧儒深感惶恐。
一天,文宗與大臣議事,詢問宰相:“天下何時才能太平,卿等有意於此嗎!”
牛僧儒道:“太平沒有固定模式,眼下四夷不至犯我疆土,百姓不至流散逃亡,雖然遠非盛世,但也堪稱小康。陛下若是還不滿意,恕臣等無法辦到!”
退朝後,牛僧儒對同僚說:“主上有這麼高的期望,我等怎能久居此位!”多次上表請辭,不久文宗將他外任為淮南節度使。
牛僧孺一走,朝廷立刻任命李德裕為兵部尚書。
李宗閔眼見盟友外任,政敵得勢,急得焦慮難安。京兆尹杜棕與他一黨,看他悶悶不樂,湊上前去關心的問道:“是因兵部的事嗎?”
李宗閔點頭認可,杜棕說:“我有一計,可以平息你們的舊怨,只是擔心您不能採納。”
李宗閔示意他講吓去,杜棕接著說:“德裕文才出眾,卻不是透過科舉入仕,他一直以此為憾。您如果讓他掌管科舉,他一定非常高興。”
李宗閔思忖片刻,搖搖頭說:“還有沒有其他辦法。”
杜悰說:“這樣不行的話,就讓他做御史大夫。”
李宗閔想了想,說:“這個可以。”
杜悰於是前去拜訪李德裕,李德裕拱手作揖,客氣的說:“您怎麼會來看我這個遭受冷落的人!”
杜悰笑笑答:“我受宗閔宰相所託,問您是否有意出任御史大夫!”
御史大夫是御史臺主官,排位僅次於宰相。李德裕沒想到李宗閔如此大度,不禁喜極而泣,感激的說:“這麼重要的崗位,小子我哪裡擔當的起!”再三向杜悰拜謝施禮。
如果真能這樣,二李勢必言歸於好,也就不存在後來的黨爭了。誰知李宗閔言而無信,轉過頭來竟替他的親信、給事中楊虞卿謀劃此職,事情遂告終止。
可想而知,被狠狠涮了一把的李德裕會是何種心情!
太和七年(833年)二月,在文宗授意下,李德裕以兵部尚書身份加同平章事,得以執掌相權。
李德裕入朝拜謝,文宗與他聊起朋黨一事。李德裕毫不隱諱的說:“現在的朝中,有三分之一的朝臣都是朋黨!”
李德裕此話絕非信口開河,時任給事中楊虞卿,與他的堂兄中書舍人楊汝士、弟弟戶部郎中楊漢公,以及中書舍人張元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