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頁 (第2/3頁)
[美]丹尼爾·J·布林斯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樂此不倦了。美國人根基不深;這個國家的地區性景象越來越褪色,本土派畫家所欽慕的鄉土景象一年年喪失其特點。這個民主國家到處是形形色色的不同社群,現在卻要以它消除社群差別的能力來衡量其成就了。
伍德和寇裡兩人最終都鬱鬱不得志而死。一九四六年,本頓與寇裡最後一次談話時曾試圖給他這位朋友鼓鼓氣,本頓告訴他說,他在美國藝術史上會有不朽的地位。寇裡回答說:&ldo;這就很難說,也許我呆在農場會更有出息。現在好象誰對我的畫也不感興趣了。準也不認為我善於繪畫,如果我還有什麼價值,我也是生不逢時呀。&rdo;
舊美國思想崇尚鄉土本色,新美國思想崇尚無限制地追求新景和新舊相容,兩者鬥爭的結局是不容置疑的。美國畫壇發展的下一階段是儘可能與愛國的本土主義拉開距離。
傑克遜&iddot;波洛克(1912-1956)可以說是最重要的人物了,他的畢生事業本身就是一個典型例子,足以說明藝術在美國民主制度下所遇到的新的矛盾。波洛克在懷俄明州出生,在亞利桑那州和加利福尼亞州長大,在他的生活歷程中發生了他那時個代繪畫界的一系列重大運動。他曾師從託馬斯&iddot;哈特&iddot;本頓,參加過聯邦藝術計劃的工作,後來搞出了自己的一套&ldo;抽象表現主義&rdo;,哈羅德&iddot;羅森堡把它稱之為&ldo;動作畫派&rdo;。波洛克無意中把約翰&iddot;杜威關於&ldo;成長&rdo;與&ldo;活動&rdo;理想化的概念轉化成一種繪畫哲學。用波洛克自己的話說:
我的畫不是從畫架上產生的。我在作畫之前,甚至不怎麼把畫布撐開,我寧可把開啟的畫布釘在硬牆上或地板上。我需要硬麵的抗力。釘在地板上我就更自在了。我感到更接近畫,更成為畫的一部分,因為這樣我可以在畫的周圍走動,可以在四邊工作,差不多可以說是置身於畫中。這和西部印第安人在沙地上作畫的方法是一致的。一般畫家的工具如畫架、調色盤、畫筆等等,我是越來越棄之不用了。我寧願使用棍棒、抹子、小刀、滴落的流體顏料,或用加進沙子、玻璃碎和其它異質的厚塗顏料色彩。我置身畫中時並不意識到自己在幹什麼。只是在經歷了某種&ldo;熟悉&rdo;過程之後,我才明白我幹了什麼。對於改動或摧毀形象等等我並不害怕,因為畫有其自身的生命。我力圖讓畫自己呈現出來。只是在我與畫失去接觸時,繪畫的結果才是一團糟。否則的話,它會表現出完全的和諧,有所施必有所得,輕鬆自如,效果極為完美。跟波洛克一塊的還有其他幾個有獨創性的人物‐‐可道夫&iddot;戈特刊佈、弗朗茲&iddot;克蘭、威廉&iddot;德&iddot;庫寧、莫里斯&iddot;格雷大斯等人‐‐他們各有各的繪畫觀。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