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頁 (第2/2頁)
[美]丹尼爾·J·布林斯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項研究。兩年以後,伊斯曼獲得&ldo;攝影軟片製造&rdo;專利。隨之而來的就是人們熟知的關於專利權的漫長訴訟。十五年之後,古德溫才真正獲得專利(不久他就去世了)。在這段時間裡,精力充沛的伊斯曼始終在大規模製造賽畸咯膠片。他生產的膠片已佔全部成卷膠片的近百分之九十,而且壟斷了世界市場。
伊斯曼以易於裝卸、便於沖洗(再也不需要精細的剝離程式)的新式賽璐珞膠捲開闢了業餘攝影的廣闊天地。正如一位英國歷史學家所評論的:&ldo;柯達的新特點使得照相機象腳踏車一樣豐富了許多人的閒暇活動。不久,拿著相機拍炔照的美國人便成千上萬,攝影俱樂部在全世界興起。早期的攝影以照像館人像攝影和職業攝影師偶而在戶外拍攝重大場面而興盛,新興的大眾攝影都對準新的景物。以前宣揚的&ldo;繪畫捷徑&rdo;現在成了大眾化的藝術之路。人人都可以成為自我服務的藝術家。許多年以前,奧利弗&iddot;溫德爾&iddot;霍姆斯看到布雷迪在南北戰爭戰場拍攝的逼真的&ldo;立體畫&rdo;時,把照相機稱為&ldo;記憶的鏡子&rdo;。現在,人人都可以為自己配備這樣一面鏡子,捕捉自己的日常活動,供日後隨時觀看。現在,美國人不僅拍攝人像或者特別值得紀念和具有歷史意義的場面,而且隨意拍攝,而景物一經攝入鏡頭,便永遠留在人們的記憶之中。攝影術成了一種手段,使值得懷唸的事物得以再現。一八八八年十月八日,託馬斯&iddot;愛迪生向專利局提交了一項宣告:我正在試製一種儀器,它之於眼睛就如留聲機之於耳朵,這就是錄製物體動態的儀器,它既便宜又方便實用。我把這種儀器命名為&ldo;ketospe&rdo;,即&ldo;活動景象機&rdo;,……這項發明旨在連續拍攝一系列間歇出現的景象……這一系列景象是以連續螺旋形的形式攝製在圓筒或圓盤上的,與留聲機錄製聲音的原理完全相同。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