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印度公路交通 (第2/2頁)
開心可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那裡的公共汽車有著一些令人驚訝又十分有趣的現象。
印度的公共車輛與世界上其他國家的相比存在顯著差異。這些車輛的車身普遍較高,而且大部分公共汽車竟然沒有設定車門!取而代之的是前後僅有的兩個門框,乘客們就是透過這兩個地方上下車——後門上車,前門下車。如果車內已經擠滿了乘客,後來的人便會緊緊抓住車門,身體懸掛在外面,但即便如此,警察和售票員似乎對此並不加以干預。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公共車輛都沒有車門。那些少數配備了車門的公共汽車,實際上也很少關閉它們。一旦車速放緩,乘客們就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自由地上下車。甚至當車輛到站時,公共汽車通常也只會稍稍降低行駛速度,乘客往往要在汽車的滑行過程中匆忙完成上下車動作。有時候,如果車上的乘客實在太多,車廂內部已經無法容納更多人,這時人們就會想出各種辦法,比如爬上車頂。
,!
在印度,無論是火車還是公共汽車的車頂上載人都是相當常見的景象。這種獨特的乘車方式或許讓初來乍到的外國人感到震驚,但對於當地人來說早已習以為常。這些奇特的現象不僅展示了印度獨特的文化背景和生活方式,同時也反映出這個國家在公共交通領域面臨的挑戰和機遇。
印度的公共汽車曾經一直由國家所有,然而,隨著經濟改革的推進,政府開始允許私人企業參與運營。於是,德里新增了"紅線"和"綠線"兩家汽車公司。不幸的是,由於這兩家公司招募的部分司機技術不夠嫻熟,事故頻繁發生,媒體將它們戲稱為"死亡線"。
接下來談談機動三輪、人力三輪以及計程車。
這三種車輛的車身都標有"taxi"的標識。在大城市中,可以看到計程車的身影;而在中小城市裡,則主要是機動或人力三輪車。此外,新德里甚至還有傳統的馬車。這些交通工具構成了市區內的主要出行方式。值得一提的是,三輪車的車費通常可以透過討價還價來降低,因為車伕們往往會開出較高的價格。
最後讓我們深入研究一下影響印度公路發展的制約因素。印度基礎設施建設所面臨的最棘手、最令人尷尬的問題,非徵地補償問題莫屬了!在印度獨立初期,其經濟體系採用了國有制模式,然而,土地卻是歸私人所有的。這就像是一場拔河比賽,一邊是國家的力量,一邊是個人的利益,兩者之間的拉扯使得徵地補償成為了印度基礎設施建設進展緩慢的罪魁禍首。
咱們來看看印度孟買和古吉拉特邦首府艾哈邁達巴德之間的高速公路和高鐵專案吧。這個專案早在 2015 年就已經立項了,可一直拖到 2018 年 12 月才正式動工。更糟糕的是,截至目前,道路沿線的用地竟然還沒有完成徵地工作呢!這簡直就是一場漫長的等待啊!
想象一下,那些原本可以早早建成的高速公路和高鐵,因為徵地補償的問題而被耽擱,這不僅影響了人們的出行效率,也阻礙了地區經濟的發展。而且,這種拖延還可能引發一系列連鎖反應,比如工程成本的增加、施工週期的延長等等。面對這樣的困境,印度政府和相關部門真的需要好好思考一下如何解決這個棘手的問題了。或許,可以透過完善法律法規、加強與民眾的溝通等方式,找到一個既能保障國家基礎設施建設需求,又能滿足民眾合理訴求的平衡點。只有這樣,印度的基礎設施建設才能真正迎來快速發展的春天。
:()這就是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