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刀闊斧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語叫:如喪考妣,意思為像死了父母那樣。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那樣:生曰父母,死曰考妣),姓後加氏,意同敬重。也有將“考”、“妣”二字並列書寫,也有將“氏”改為“孺人”或“慈君”,其意亦同敬重。
碑右面貼邊書寫村名。過去是:集賢鄉路村二都三甲(張姓)或四甲(邢姓)寺莊村。現在是:忻州市豆羅鎮寺莊村。
碑左面貼邊書寫“豎碑”時間。以前是:大清同治九年歲次庚午應鐘之月上浣榖旦。現在是:公元一九九九年清明節立石。以上二個時間為例。
在石碑正中至上而下書寫:故顯考某翁諱某某某氏之墓。第一個“某”為亡者姓氏。第二、三個“某”為亡者名諱。第四個“某”為亡者內人之姓。其中“諱”向右挪半個字的距離,取意為晚輩不可直呼其父名或祖父名。非呼不可時,在父名或祖父名前加“諱”,以示敬重。然後從左至右書寫子女名諱。
一般情況是,碑上只寫子孫名諱,不寫女兒名諱,而且書寫排序為從右至左。如子有二,在石碑正文正中的右面為長子,左面為次子。也有特殊情況,一是子女名諱全寫,子在右,女在左;二是子孫名字的排序,如子有二同上。如子有三,在石碑正文正中的右面為二行,挨正文的右面為長子,長子右面為三子。挨正文的左面為次子。如子有四,在石碑正文正中的右面為長子,長子右面為三子;在石碑正文正中的左面為次子,次子左面為四子。以此類推,不提。
孫隨其父名排序。
此類排序,在村民邢姓碑文中常見。
村民對“豎碑”立傳之事,非常神聖,又異常隆重。在此有三個問題,需要明確:一是為誰立?二是如何立?三是什麼時候立?
第一個問題中之誰,大多為村民之父或母,或村民之祖父或祖母。也有個別村民,為其叔父或伯父“立碑”,那是極其少數的。其中原因,仍脫離不開“非立不可”與“知遇報恩”的情結。
第二個問題裡的如何,主要有二個內容:一是誰立,也就是誰出資。過去“立”一塊碑,我不知道花多少銀子,就是現在,也因“材”而異,一般是二千元人民幣左右。二是石碑之大小、質量等內容。過去村裡的石碑比較小,比如始祖那塊石碑,高才一百一十八厘米,寬僅六十二厘米,厚十四厘米。現在村民講究“碑同人高”,其高度也就是一米六七不等。
石碑的質量,也因家境而生。有的村民經濟寬鬆,選用的石材也就比較高檔;有的村民經濟比較緊迫,所選石材也就近似普通。更有甚者,將水泥、石子、鋼材混合成碑狀,經濟省事的同時,又有時尚與現代的成分。然而,卻叫人體會不到“石碑”的那種歷史與厚重感。一種“彆扭”的感覺裡面,似乎還有“輕視”祖先的意思,叫人說不出來……
第三個問題與時間有關。村民大多利用春節後走親訪友時間,探討此事。然後籌劃準備。“立碑”時間大多選在清明節這天。也有特殊,因情而定。
這裡又有一說。所謂“立碑”,大多是村民為其父或母或祖父或祖母三週年之際而立。也有例外,因人而異。
現將村裡儲存的石碑,以及我看到的石碑,成文附後,以備後人查閱。 。。
碑:刻在石頭上的家譜(一)
碑:刻在石頭上的家譜(一)
一
在村南面的南溝樑上,有二塊石碑。碑文為豎排,同為清朝同治六年(公元一八六八年)所立。據村民記憶,這二塊石碑所刻名諱,為異族叔父邢文玉祖先。
據石碑所刻名諱排序,再參照異族叔父邢文玉儲存的“疏折”,整理成下文。
其一為:邢福照,石氏生一子為:家騎。
家騎,祁氏生一子為:步昌。
步昌,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