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湖南《安福縣誌》記:&ldo;康熙二年民役西山,死者十之五&rdo;2。甚至有的
地方還因為伕役負擔過重發生譁變,如湖北大冶縣,&ldo;康熙三年春正月,運
夫嘩。西山用師,縣派民夫運糧,輪至第三批三百餘人,中路逃歸,擁聚北
關外,左公鉉等倡首,要索公縣,搶擄後衙與猾胥之家。縣官屏匿數日始去。
而公鉉自稱左將軍。上檄招安,至縣,鼓吹迎之。公鉉益恣&rdo;3。這些零星史
料透露清政府圍剿夔東抗清武裝給湖北、湖南、四川等省百姓造成了極大的
災難,大致與此同時,為對付鄭成功而採取的沿海遷界(史稱&ldo;遷海&rdo;),
2 《李勤襄公撫督秦蜀奏議》卷二十二。
3 陶汝鼐《榮木堂詩集》卷四。
1 康熙十九年《瀏陽縣誌》卷十二,詩,知縣侯樸《詠懷五十韻》。
2 康熙六年《安陸府志》卷一《郡紀》。
3 康熙九年《松滋縣誌》卷下《宦績》。
4 康熙八年《當陽縣誌》卷一《事紀》。
5 康熙九年《枝江縣誌》卷一《災祥》:卷八《周邑侯實政記》。
1 張仁熙《藕灣詩集》卷一《役夫行》題下注文,轉引自鄧之誠《清詩紀事初編》卷二。
2 同治八年《安福縣誌》卷二十九《祥異》。
3 康熙二十二年《大冶縣誌》卷四《治忽&iddot;兵寇》。
同樣使東南沿海百姓流離失所,陷入水深火熱之中。據說,&ldo;歷史是勝利者
的歷史&rdo;,而&ldo;勝利者是不受審判的&rdo;,當勝利者躊躇滿志的時候,被征服
被奴役者自然只有忍氣吞聲,不可能去審判他們。然而,歷史是公正的,即
便過了幾個世紀,雲霾散盡,昔日的統治者隨時都有押上被告席的可能。
本書作者認為,1664 年夔東抗清基地的被摧毀,應當視為南明史的結
束。理由是,永曆帝雖然在兩年以前被俘殺,以明朝為正朔的夔東抗清復明
運動仍在繼續,他們有永曆朝廷委派的全權代表,有相當可觀的旗幟鮮明的
軍隊,有地方政權1,維護和行使明朝的制度。至於臺灣、廈門一帶的鄭經、
鄭克塽雖然遵奉永曆正朔,一直到康熙二十二年(1683)施琅率軍攻克澎湖,
劉國軒等勸鄭克軒降清為止,從這一角度來看,明朔尚存,衣冠未改,似乎
也可以列入南明史內。2但是,我們不應忘記康熙十二年(1673)發生了三藩
之變,鄭經同耿精忠有一段聯合與分裂的歷史。把三藩之變扯進南明史顯然
不大合適。自然,南明史的下限學術界同好有不同意見,如主張以永曆帝1659
年入緬作結束3,主張以永曆帝被俘、殺作結束,主張以李定國病死、部卒降
清作結束,等等。本書以康熙三年八月夔東抗清基地徹底覆滅作為南明結束
的標誌,實際上還考慮到了同年六月間在東海沿海活動的張煌言因為復興無
望,主動解散軍隊,不久被清軍俘殺的因素在內。這只是一種看法和敘述體
例,無妨與其他說法並存。
縱觀南明長達二十年的曲折歷程,不能不承認原來的大順軍和大西軍始
終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如果把視界放寬一點,鄭成功之所以能在明清之
際扮演抗清主角之一,同他繼承了海盜出身的鄭芝龍的部眾和資業有密切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