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擴充起來的。鄂爾泰主編的《八旗通志》《穆理瑪傳》記載茅麓山戰役時,
說&ldo;來亨子率四千餘賊築城垛,排列槍炮挨牌拒敵&rdo;1。李來亨有兒子能領兵
作戰,沒有見到其他史籍記載。雖然我們對李來亨的生年和早期情況都不清
楚,甚至連他的兒子的名字也難以查考,李自成祖孫四代在明清之際為反抗
明朝和清朝統治者的暴政而英勇獻身的精神確實令人欽佩不已。李來亨父子
犧牲後,部下士卒除少數投降外,都在混戰中壯烈捐軀。清朝將領惟恐有明
軍將士潛藏逃出,派了大批兵丁&ldo;四山搜剿&rdo;,窮兇極惡地實行斬草除根,
用他們自己的話說是&ldo;掃穴無遺類&rdo;2。至此,以原大順軍餘部為主體的夔東
抗清鬥爭堅持了二十年之久,以失敗告終,大陸上公開以恢復明朝為旗幟的
武裝抗清運動結束了。
清政府為摧毀茅麓山這一彈丸之地,付出的代價是極其巨大的。投入的
兵力多達十萬以上,據李國英的描述,四川清軍和駐防西安八旗兵由南面和
西面,湖廣清軍由東面,陝西清軍由北面,把茅麓山區一百五十餘裡的地方
團團圍住,清軍主帥靖西將軍穆裡瑪,定西將軍圖海駐於茅麓山南面的黃龍
山督戰,相持在半年以上。附近各省為運送軍糧、物資、服其他勞役而徵發
的民夫更是不計其數,使百姓們承受了難以忍受的負擔。王夫之記載:&ldo;而
□(虜)兵督挽運,丁夫死者積崖谷,益峻法驅里民,三千里外諸軍負挽,
披蓑笠,緣絕峭壁蟻行,延綿彌望不絕。&rdo;1李國英之子李雯也寫道:&ldo;先
是楚運自西瀼、渣溪起旱(即由船運改為人挑肩負的旱運),用夫背運至茅
1 《李勤襄公撫督秦蜀奏議》卷二十三。
2 王光謙《東華錄》康熙七。
3 李國英康熙四年五月初八日題本,見《李勤襄公撫督秦蜀奏議》卷二十三。光緒十年《興山縣誌》卷十
九《藝文》收雍正年間知縣潘內召《茅麓山記》中說:&ldo;三年八月,賊食盡,從黨爭降。來亨計窮,自焚
死。&rdo;
1 《八旗通志》卷一四一《穆理瑪傳》;同書卷二二○《古楞格傳》、《倭和仁傳》有類似記載。
2 《李勤襄公撫督秦蜀奏議》卷二十。參見康熙八年《當陽縣誌》卷一《事紀》。
1 王夫之《永曆實錄》卷十五《李來亨列傳》
麓山。道里險遠,往返不下半月,運既無多,夫多飢斃。&rdo;2康熙二年(1663)
湖南寧鄉人陶汝鼐作《西山行》詩云:
西山舊將久不服,高據巉巖最深谷。絕繳孤懸楚蜀間,中原已一無秦鹿。何妨棄置
守其疆,以逸待勞俟窮蹙。一旦張皇大用兵,仰攻四面如緣木。轉輸驟檄百萬人,風雨雷
霆驅比屋。正是蕭莆寒食時,長沙一路從軍哭。拋田應募五千餘,頃刻民間空杼柚。大吏
轟轟小吏愁,奸胥更喜剜民肉。紛紛鬻子嘆仳離,我亦沾襟遣童僕。此去死生那得知,更
番且喜還家速。僕夫垂淚向我言,人力如今賤如犢。西山上天下及泉,負挽步步石磨腹。
烈日炙頂渴欲僵,百錢買漿才一掬。搖足便墮萬丈崖,死者還遭勾攝牘。泣談未了催檄來,
增夫更餉巴東陸。巫山三峽又崎嶇,魂魄初收豈堪復?吁嗟再遣誠萬難,髓竭膏枯慘心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