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炳輝、鄭寅達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戰艦 160 艘,結果損失 1 艘戰列艦、1 艘巡洋艦、4 艘輕巡洋艦和 5 艘驅 逐艦(實際噸位 6 萬多噸),傷亡 3000 多人,德國仍未打破海上被動局面, 制海權依然為英國所控制。
1917 年初,法國發起&ldo;尼韋爾的進攻&rdo;。此時西線的德國軍事實力已大
大小於對方了。協約國在此處的總兵力有 400 萬人,大炮 11 萬門,飛機 1000 架,坦克 200 輛。德軍僅有兵力 250 萬人,大炮 2000 多門,飛機 600 多架。 德軍只得退守&ldo;興登堡防線&rdo;,依靠密佈的堅固的地面工事抵禦敵人的進攻, 處於被動捱打的局面。
此外,在 1917 年 6 月的伊普爾戰役,8 月的里加戰役,還有空戰、潛艇
戰、毒氣戰、坦克戰等,德軍雖時有獲勝,但終因兵力分散、戰線太長、後 方不穩、物質奇缺而難有進展。
為扭轉困局,柏林當局發動了一場和平攻勢,謀求單獨乃至全面媾和。
早在 1915 年,德國就透過丹麥向俄國作和談試探。接著,又透過俄國皇 宮的一女侍官向沙皇接連遞信。1916 年 7 月起,德俄雙方在瑞典首都頻繁進 行非官方的外交和談。德國試圖與俄國單獨媾和,以分化協約國集團,擺脫 兩線作戰的困境。只是因俄國受制於英法俄三國協約,以及國內主戰派的激 烈反對,德俄單獨媾和未獲成功。1916 年下半年,隨著各交戰國的政治、經 濟危機的加劇和階級、民族矛盾的激化,人民和平呼聲日高,統治集團中的 主和派也積極活動。德國搶先提出和談,以緩和國內外矛盾。
12 月 12 日,德國政府以自己及其同盟國的名義向協約國發出照會,建 議和談。但沒有提出具體條件,只是泛談&ldo;和平與和解&rdo;。貝特曼躊躇滿志 地以為協約國的答覆&ldo;將不會是拒絕&rdo;。然而他對形勢的估計又錯了。在協 約國陣營中,主和派的力量尚不足以左右政府的政策。法國的白里安政府視 德國的和談為&ldo;陷阱&rdo;,英國剛上臺的勞合&iddot;喬治則是帶著一個爭取全面勝 利的方案執掌政權的,俄國不敢單獨行動。12 月 30 日,協約國集團以&ldo;贖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