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頁 (第2/2頁)
孫茂傑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主要內容,也是城市防禦戰役的一項重要措施。有計劃有組織地疏散城市人口,組織工廠搬遷,可以減少傷亡和損失,使城市的人員、組織適應作戰要求,有效地儲存戰爭潛力,有利於長期堅守。例如,列寧格勒保衛戰,從1941年6月29日起,即開始疏散人口,到突破德軍封鎖後不久的1943年4月1日,共疏散了174萬多人,由鐵路、船隻、汽車等運輸工具分期分批進行疏散。城市工業的搬遷工作與人口疏散工作同時進行。共遷走大型企業133個,以及與這些企業有關的設計、研究機構33個。首先搬遷的是一批最重要的軍事工廠,如光學儀器廠、飛機製造廠、坦克製造廠等。其次是那些保證新遷廠開工時必不可少的部、零件的輔助兵工廠。實踐證明,列寧格勒保衛戰的人口疏散和工廠搬遷是非常必要的,不僅減少了傷亡損失,而且有力地支援了列寧格勒的長期堅守。我國城市的人口疏散和工廠搬遷,應根據上級指示,由人防指揮機構按照人民防空計劃,周密具體地組織實施,主要是抓好兩個方面:
一方面要對人口疏散的分類、數量和物件,以及疏散的路線和地區作出明確的規定。人口疏散通常分為早期、臨戰和緊急疏散,是在戰爭即將來臨時進行的。緊急疏散,是在遭受敵人空襲時或作戰過程中進行的。疏散數量,按照國家規定的國外的一些經驗,通常應佔市區人口的50%‐‐60%,這樣對支援城市作戰,防空襲和生產都較有利。人口疏散物件,應首先考慮滿足留城堅持作戰;生產和支前的需要,主要是老、幼、病、殘、學校重要的科研機構、科學技術人員、搬遷工廠職工和家屬子女。對不是生產和支前的人員,要疏散到較遠地區,使其不受空襲的危害。科研機構和科技人員,要疏散到離城較遠,隱蔽條件較好,比較安全的地方,使其能進行正常的科研工作,為戰爭和生產服務。青壯年一般疏散到城市近郊,以便根據需要隨時調入城市支援作戰和生產。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