塵小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牧野進發,與周軍對陣,於是爆發了歷史上著名的牧野之戰。
牧野之戰是我國古代史上規模空前的一場大戰。雖然在軍隊數量上,周武王的討伐大軍遠遠少於殷紂王的部隊,可是論士氣,周武王的伐紂大軍同仇敵愾;論戰鬥力,周武王的伐紂大軍訓練有素。這就不是紂王的烏合之眾所能比擬的了。
大戰開始了。周軍的先鋒隊像下山猛虎,衝向商軍,慘烈的戰鬥一觸即發。就在這緊要關頭,商軍前排的兵士們突然掉轉矛頭,朝後排衝去。原來這些都是被強徵的奴隸和俘虜。他們早就恨透了殷紂王,根本不願為他作戰。商軍前排倒戈,隊伍頓時大亂,潰不成軍。
商紂王本以為人多勢眾,周武王哪是自己的對手,滿以為穩操勝券。突然傳報商軍大敗,周軍正向朝歌攻來。商紂王聞訊大驚,知道自己的末日到了,可他臨死還不肯放棄他的財寶,於是命人將宮裡的珍寶全部搬到鹿臺上,自己用菱羅纏身,躺在珍寶中,點火自焚而死,結束了他罪惡的一生。
周武王帶著伐紂大軍衝進了朝歌。朝歌的老百姓都來到外面,迎接和慰勞周武王的軍隊。周武王一進城,百姓齊聲歡呼,感謝他把他們從商紂王的暴政下解救了出來。
武王來到鹿臺,不禁大吃一驚。鹿臺上的亭臺樓謝已成一片焦土,沒燒燼的宮梁殿柱還冒著縷縷青煙。武王便下令士兵們尋找紂王的下落。不一會兒,武士們果然發現在灰燼裡有一具屍體。那屍體倒在許多珠寶玉器堆中,相貌還依稀可辨,正是罪大惡極的商紂。武王怒不可遏,對著這個死去的敵手連射三箭,並用劍砍紂王的屍體,然後命令士兵用“黃鉞”將紂王頭顱砍下,掛在大旗杆頂上。稍後,他又碰到兩個上吊自殺的紂王之妾,武王又對著這兩具女屍連射三箭,用劍砍擊屍體,然後換了一柄“玄鉞”將她們的頭割下,掛在小白旗上。
隨後,周武王莊嚴地宣告伐紂戰爭勝利結束,商朝已經滅亡。他建立了周朝,自稱為天子,定都於鎬,得到各諸侯國的擁戴。周朝是我國曆史上第三個奴隸制國家,在周朝,社會生產力又有了很大發展,是奴隸制社會最興盛的時代。
傳說武王令劊子手斬妲己的時候,因為妲己容顏過於嬌媚,以致劊子手都不忍心下手。另換劊子手也是如此。劊子手都不忍心殺妲己,願意替她死。姜太公說:“我聽說妲己是妖怪,不是人。”就命人高懸起照妖鏡,妲己這才顯露出真相,原來是個九尾金毛狐狸。劊子手手起斧落,斬殺了妲己。
20世紀初,考古學家在河南省安陽挖掘出土許多殷商時期的甲骨,根據上面所刻的“卜辭”,後人對妲己和紂王時代生活風俗等資料才有了比較確切的認識。有人據此認為紂王熱衷於聲色是事實,殺比干也有甲骨文上確切的記載,然而砍掉人腳看骨髓、剖開孕婦之腹就難以令人理解,因為當時巫風頗盛,任何重大舉措都要求神問卜來決定吉凶休咎,紂王更可能取決於占卜,而不是婦人之言。但這麼推測也不可靠。因為砍掉人腳看骨髓、剖開孕婦之腹在一個暴虐的國君看來並不是什麼大事,何況敬鬼神的人不一定就是一個慈悲為懷的人。歷代昏君不一定不相信鬼神,但殘暴起來卻連鬼神都為之膽寒。
還有人認為倘若妲己在被寵幸的那些年月之中,具有無限的政治權力,何以有蘇氏一族人始終沒能得勢呢?由此推斷妲己的惡名是後人宣傳的結果。
今日我們既不能說那些有關妲己的傳說是假的,也不能斷定歷史上實有其事。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商朝的亡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