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續卷說明及第一卷穿幫總集 (第1/1頁)
超人日丹諾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第一卷至此已經完結,本卷以郵遞員讓·德內爾為主,講述了讓·德內爾,薇爾莉特·伊芙加登在1938年法國國慶到慕尼黑會議結束期間的事蹟。
第二卷將主要講述慕尼黑會議到法國戰役爆發期間郵遞員讓·德內爾及其養子羅貝爾的事蹟(薇爾莉特再次淪為背景板,衝著這位手記人偶才來的讀者朋友們只好暫且忍耐一下,因為薇爾莉特大放異彩是在法國抵抗運動時期),作者試圖借兩個人的視角反應戰前法國動盪的內政與混亂的外交,兩人的身份並不高,因此難免開新視角見證某些歷史時刻。
相信讀者朋友們可以看出,作者本人的思想偏左,讓·德內爾也是如此,只不過不如作者左(除他左籍.jpg)。同時主角又是法國人,因此作者在寫作過程中凡遇到法蘇史料出現衝突的情況,只要法國資料不是太離譜,優先取用法國資料,立場也更偏向於法國,這是由主角國籍所決定的,並不代表作者本人的傾向。
由於本人算是半個政治系學生,對政治和外交了解略多,軍事方面只能算是“業餘票友”,社會、文化等方面則有很大不足,因此難免出現謬誤。歡迎讀者朋友們對本文改錯糾誤,如果有專業方面的書籍推薦給本人,那麼本人更是感激不盡。
以上便是後續卷情況的說明。下面將介紹第一卷穿幫總集:
1.讓·德內爾因亨利和華金被國民軍砍頭而感到憤怒。
讓·德內爾的確應當為那張照片感到憤怒,但經讀者托里斯朋友指出,他憤怒的物件並不應該是“砍頭”這一刑罰,而是懸首示眾這一行為。斷頭臺斬首實際上一度是法國官方指定的唯一合法的死刑執行方式。
(但是這個“唯一合法”似乎並沒有得到法國司法部門的強力維護,一戰期間被執行槍決計程車兵為數不少,著名女間諜瑪塔·哈麗也被處以槍決。)
事實上,法國在70年代還用“砍頭”的方式處決了幾個死刑犯。法國人認為,槍決可能會失誤使犯人遭受巨大的痛苦,絞刑也是一樣,因此只有乾脆利索的斷頭臺才是文明的象徵。
因此,德內爾認為“砍頭”不好是沒有道理的。但是在亨利和華金已經被槍斃的情況下,砍下屍體的頭顱拍照,並將照片印刷四處散發的行為確實嚴重觸犯了歐洲“文明世界”的底線,因此德內爾才會感到憤怒。
海明威在《喪鐘為誰而鳴》中提到,游擊隊員發現另一支游擊隊隊員的屍體腦袋全部被割走後感到極為噁心,應該也是出於這種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