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巴巴羅薩”(3) (第1/3頁)
超人日丹諾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在顛簸的路途中,阿隆教授饒有興致地聆聽格拉謝爾講述“戴澤南少校”如何令一盤散沙一樣的95團1營握成一個鐵拳,又如何在該營全軍覆沒後,拉起一支精幹的游擊隊同德國侵略者周旋,最後組織七拼八湊的48團殘部重創德軍一個裝甲營的光榮事蹟。
“你從誰那裡聽來的?”回過神的德內爾忍不住打斷了格拉謝爾的講述。
“我們分開之後的是,瑪麗少校告訴我的。”格拉謝爾有些不好意思,因為他在被德內爾解救之後不久,就與其他幾個士兵划船去了英國,根本沒有經歷後面的戰鬥。
“看來他進行了不少‘藝術’的加工。”德內爾輕笑了一聲,回頭對阿隆教授解釋道,“我們的確重創了德軍的一個裝甲營,但主要的戰績都是英國人取得的,因為我軍沒有裝備反坦克炮。”
阿隆點點頭:“那麼你們最後戰績如何?”
“毀傷敵坦克22輛,其中英國人幹掉了19輛。”
“用3門兩磅炮和1門六磅炮做到的,真是殺瘋了。”格拉謝爾由衷地感慨著,“英國的陸軍部為此一口氣發了一枚維多利亞和六枚喬治。”
這就是德內爾那枚喬治勳章的來源了,據“內部訊息”,英國方面曾一度認真討論是否應當破例授予德內爾維多利亞勳章,這或許將使德內爾成為英國曆史上第一個被授予維多利亞勳章的外國人。
為了鼓勵法國繼續抵抗,丘吉爾所在的保守黨曾力促下院批准此事,以展現英方對於“英法合併”提案的誠意。但是法國在六月中旬就投降了,為自由法國服役的德內爾又屢次令英方難堪,保守黨也就失去了為他爭取殊榮的動力,所以最後德內爾“只”獲得了一枚喬治勳章。
“那些都是過去式了,我現在更在意的是,究竟發生了什麼?”德內爾拍了一下格拉謝爾的座椅,“下午我們就能到開羅,現在就把那些瞞著我的情報都講一講,免得我還得去問戴高樂將軍。”
“好的上校,其實就兩件事,一是敘黎戰役如期展開,二是戰役算不上特別順利,維希軍隊抵抗比較頑強——特別是打英國人的時候。”
於是德內爾做出了猜測:“所以英國人猶豫了?”
“很有可能,戴高樂將軍所說的壞訊息,可能就是英國人不準備打下去了。”
畢竟在戰役發動之前,英國人從上到下就都缺乏決心:尼羅河司令部始終猶豫是否要四個陸軍師和一支海軍艦隊用於對付次要戰場的敵人;而最終被派去敘利亞前線的澳大利亞師和英緬師也對同維希軍隊戰鬥缺乏熱情。
起初遭遇挫折的時候,英國人又咬牙向敘利亞增派了一萬人,使得在敘利亞前線的盟軍總兵力達到四萬。如果這樣仍然難以取得突破性進展的話,英國人怨恨誇下海口的戴高樂,並且打算撤軍倒也在情理之中。
“這確實不妙,如果英國人撤軍的話,以我們的實力,單獨拿下敘利亞和黎巴嫩只能是不切實際的幻想。”德內爾低聲嘀咕著。
阿隆不太瞭解自由法國的軍事實力,因此產生了疑問:“可是我聽說,我們總共有5萬鬥志昂揚、戰力卓越的軍人,而敘利亞和黎巴嫩的維希軍隊只有不到三萬啊?我們自己不能對付他們嗎?”
現實當然不會這麼簡單,德內爾簡單為阿隆算了筆賬:“第一,我們有七萬軍隊,不過在非洲的只有五萬。第二,維希方面的三萬人是純陸軍,而我們五萬部隊則包括海軍、空軍和地方民兵,實際能拉出去和德國人作戰的陸軍只有兩個殘缺不全的師、兩個獨立旅和四個獨立團,總兵力也就三萬多。我住院前,我們在非洲能調動的野戰兵力大概只有將近三萬三千人。”
“喀麥隆第二團一週前已經組建起來了,上校,所以這個數字增加到了三萬五千多,準確地說,是三萬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