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頁 (第1/2頁)
卉苗菁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聽到便宜兩個字,李家糧店兩邊的鋪子立刻有人探出頭來張望。
「餘掌櫃, 」左邊賣饅頭窩頭等吃食的季有財季老闆問道:「你這是賣啥呢?怎麼吆喝上了?」
「蘆蒿!」餘財多見是熟人, 立把筷子遞過去:「我們老爺剛讓人送來的野菜。」
「您嘗嘗這蘆蒿炒的菜!」
季有財知道餘財多是個莊僕,現在只是替主人看店。故而素愛沾便宜的他不願叫餘財多看低, 當下拿著筷子便不夾臘肉——他只夾了一筷子蘆蒿送進嘴裡。
不過嚼了兩口, 季有財便問:「這什麼蘆蒿咋賣的?」
「一紮三文錢,正好炒一盤。」
雖然一紮蘆蒿半斤不到還帶葉,但餘財多依舊按一斤芹菜的價格來報價。畢竟,這蘆蒿生長得靠著水,一般的菜園子可長不出來。
三文也就一個雞蛋的價錢,季有財也是吃久了白菜想換個口,當下便拿了一紮菜, 丟下三文錢。
餘財多一邊收錢一邊囑咐:「季老闆,這菜和芹菜一樣,吃時要摘掉葉子,只炒杆子。」
就這樣,靠著蘆蒿這個和糧店生意八桿子打不著的野菜,餘財多做成了開年來的第一筆生意。
有了季有財這個先例,右手的燒餅鋪子也很乾脆的來買了一把蘆蒿。如此,不過一刻,周圍臨近的十幾家鋪子老闆或者掌櫃都來買了把蘆蒿。
經了這一波的生意小高峰,接下來就都是散客生意了。
託去歲年賣枸杞的福,現北街的住戶,即便是轎夫縴夫這樣的苦力,手裡也都有餘錢。所以不過一個時辰,兩竹筐,近五十斤蘆蒿便就賣了個一乾二淨。賣完結帳,餘財多數了數足得了三百二十多文錢。
這野菜生意,餘財多想:能做!
午飯後,潘安架著騾車來糧店看情況。他眼見蘆蒿全部賣出,得了三百錢還多,當即大喜過望,便趕著回莊子抱信。
餘莊頭得了信也是大喜。他趕緊地安排家裡孩子去割蘆蒿,然後又囑咐四丫再挖點薺菜、馬蘭頭之類,明天也帶進城去看看是否也能賣。
囑咐好家裡人,餘莊頭方來告訴李滿囤。李滿囤一聽不用本錢,就能得錢,有啥不樂意的,當然極力支援。
於是沒疑慮的,李家糧店次日不止依舊賣蘆蒿,還添了薺菜和馬蘭頭。蘆蒿依舊一紮三文,薺菜、香椿和馬蘭頭則是一紮一文。
說實在話,三文一紮的蘆蒿對於北城的苦力而言,還是有點小貴,但一文一紮的小菜,確是能夠承受––不過是在原來的豆腐、雞蛋,甚至啥都不要,只要一點鹽的基礎上加一文錢,便就能讓全家老少一起嘗個早春的新鮮。這樣的帳,是個人都會算,於是,李家糧店這試水的薺菜、香椿、馬蘭頭反倒是比需要臘肉配的蘆蒿賣得更快更好。
不過三天功夫,餘莊頭就摸清了適合店賣的野菜,每天使潘安往店裡送蘆蒿一百紮、薺菜、香椿、馬蘭頭各兩百紮,以及柳枝、榆錢各五十紮。
如此一天差不多能得1吊錢,其中主家李滿囤能得600錢,莊僕們能得400錢。
雖然,主意是餘莊頭出的,但等生意穩定後,餘莊頭又把挖菜的任務分到各家––他家正在建房,只靠自家孩子,實在是挖不了這許多的野菜。
如此,算上整個莊子所有莊僕家的孩子,差不多就能擔下這個活計,然後給每家每天能多添個二三十文錢。當然,似餘財多和潘安兩家,則是要多得一份錢,畢竟一個賣菜、一個送菜,都是辛苦。
李滿倉天天送接送孩子進城念書,所以他大哥的糧店賣野菜的事立刻就知道了。
李滿倉看糧店的野菜生意不錯也很動心。於是他便去細水河邊割了兩筐蘆蒿,然後趁早起送孩子的進城的機會,到南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