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八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拿破崙和希特勒的悲劇絕對不能重演,這是他做夢都會時常警醒自己的話。
第七十四章 遠東來客
臨近年底,柏林來了一位來自遠東重要人物——大清駐俄、德、奧、荷四國公使許景澄。
許景澄是晚清著名的外交家,曾兩度出使歐洲,凡十四五年。1884至1888年間,他任出使法、德、意、荷、奧、比六國大臣。出使期間,主持勘驗接收在德國伏爾鏗造船廠建造的“定遠、鎮遠”等戰艦,並曾在德國等處親赴造船廠調查,撰成《外國師船表》,呈選朝廷,供建設海軍參考,建議清政府加強海防。
之後的1890至1898年,常駐彼得堡,長期和俄國交涉中俄西北邊境問題,並在甲午期間力促“三國干涉還遼”。
1899年義和團運動爆發,1900年春向京畿地區集中。這時慈禧決定廢除光緒,遭各國公使反對,於是打算利用義和團盲目排外的傾向,達到報復洋人的目的。
許景澄是個愛國者,但是在愛國反帝的方式上與義和團有很大不同。他不同意由群眾自發起來報復教會,而應該由地方官稟承國家律令予以處理。他尤其反對圍攻外國使館,殺外國公使,認為解救危局的唯一辦法是“似宜保全公使,令其下旗生還。”
在6月16日慈禧主持的第一次御前會議上,端王載漪正式提出“請攻使館”的動議。許景澄即獨自一人站出來反對,他認為“攻殺使臣,中外皆無成案。”他以後在與袁昶聯名上《請速謀保護使館,維護大局疏》,明確無誤地表明進攻使館的嚴重性,認為春秋大義,不斬來使,圍攻使館,殺害公使,不合國際公法,絕不可採用激怒各國的做法。結果以一國而敵各國,是關係國家存亡之大事。
最後的結果眾所周知,許景澄、袁昶、徐用儀等人被慈禧處死,而後清廷對八國宣戰,聯軍攻入北京,清廷西遁,李鴻章主持簽訂《辛丑條約》。
對於許景澄的能力和人品,威廉是十分欣賞的,因此也有意交好於他。
在皇宮的國務大廳內,許景澄親手將大清的國書雙手遞交給赫伯特,之後赫伯特又交到威廉手中。威廉只是遠遠的看了看許景澄,此人身穿清朝制式的藏青色五爪蟒袍,一臉福相,八字須,可能是前世看了太多國人,此時看著許景澄竟然沒覺得有何稀奇,更不會有什麼特別深刻的印象。
國書的儀式結束後,威廉主動邀請許景澄到宮中一敘,許景澄雖然毫無準備,不過既然是德國皇帝的邀請,那是一定要給面子的。
“許公使是那裡人?”威廉和藹的問道。
“微臣乃是浙江嘉興人。”許景澄頷首說道。
“莫不是上海附近的嘉興嗎?那可是魚米之鄉,人傑地靈的好地方啊!”威廉笑道。
“陛下竟然如此瞭解我國的風土地理,真是讓微臣大開眼界”許景澄亦笑道。
“我讀過李希霍芬男爵的書,對中國是有所瞭解的。”
“陛下能有此興趣,實乃兩國人民之幸事,對於兩國以後的交流一定會大有裨益。”
“呵呵,但願如此吧。我聽說許公使的書法境界高妙,不知能否為本王留下一副墨寶?”說著,威廉讓人取來一副大清駐柏林的前任公使洪鈞,洪狀元的字,讓許景澄看了看。這幅字是洪鈞離任時,威廉討來的。
“年初洪公使離開柏林時,留此墨寶,並嘗言說,許公使之書更在其上。”威廉笑呵呵的說道。
“如此,便在陛下面前獻醜了。”許景澄見到威廉竟然還由此愛好,頓時心中亦是高興。若能靠寫字就和德國皇帝攀上關係,那就是寫多少都不礙事啊!
侍者送來了已備好多時的文房四寶,許景澄仰頭看了看窗外,眯著眼略微思考片刻後,便揮筆寫下“善思乃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