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頁 (第1/2頁)
[德國]馬庫斯·沃爾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庫龍佯稱需要回科隆與妻子商量一下是否去蘇聯。一到科隆後即給西德反諜報機構的保衛處掛了電話,稱他有要事相商。他打算再要一次花招。他告訴上司說,克格勃想拉他做間諜。他提議以雙重間諜的身份為西德工作,幫助西德反諜報機構瞭解蘇聯人對什麼情報感興趣。長期以來這正是他為我方做的事。在當時庫龍面臨的壓力下,一個曾克服了巨大心理障礙投靠敵方的叛徒往往會再次回到自己人一邊。危急關頭庫龍試圖孤注一擲。不過這一次他的運氣到頭了。
庫龍剛來到自己工作多年的科隆反諜報總部的辦公室,即被拘留並受到審問。當天晚上,東西德所有間諜中最狡黠的人終於舉手投降,供認他實際上一直只為一方工作--東德反諜報機構。由於庫龍出賣過大量情報,西德方面雖有來自我方的格羅斯曼相助,仍用了一年半的時間才蒐集完起訴庫龍的所有證據。1992年,他被判處12年徒刑,關在勞席德監獄。直到最後,他都不肯服輸。他對自己下場的評論是:&ldo;有些人一輩子天天與灰色的檔案櫃打交道。跟他們過的這種枯燥無味的日子比,我等於活了5輩子。&rdo;
蒂德格於德國統一前夕逃到蘇聯,靠著克格勃及其後換湯不換藥的俄國諜報機構的資助,過著吃穿不愁的生活。傳說他又幫助俄國人搞西德的情報。我對此表示懷疑。透過與蘇聯新舊諜報機構裡的朋友交談我得知,經歷了德國諜報史上最後幾年的反反覆覆之後,俄國諜報機構對兩個德國的諜報人員都心存猜忌。冷戰臨近尾聲時他們感覺,弄清一個德國間諜到底為哪邊幹簡直不可能。今天,他們仍持這種看法。
第十一章 諜報與反諜報
如今冷戰已成為歷史,事後諸葛亮很容易當。什麼蘇聯如何笨拙啦,在許多方面如何不如其頭號敵人美國啦,一開始就註定要失敗啦等等。然而在整個國際關係為超級大國之間的爭奪所主宰的40年裡,人們根本沒有這種感覺。恰恰相反,西方國家憂心忡忡,生怕莫斯科有一天實現赫魯雪夫發出的趕上並超過資本主義國家的誓言。受此恐懼心理的驅動,西方的諜報與宣傳機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高速運轉著。此外,蘇聯諜報工作的成就極大地影響了西方的政治想像力。社會主義陣營國家的諜報與反諜報工作則源於對西方奉行的擊退共產主義政策以及後來里根發出的星球大戰的威脅的擔憂。無論社會主義陣營還是西方陣營均怕對方奪得戰略上的優勢。
身為舉世公認的共產黨國家中最卓有成效的諜報機構的前首腦,由我總結一下東德諜報工作的成敗功過恐怕再合適不過了。
在東西方諜報人員的圈子裡,我素有社會主義陣營內莫斯科的心腹之稱。這種說法也對也不對。如果它是指我每個星期一早上給克里姆林宮或克格勃打電話,與他們商討一週的工作安排的話,則純系子虛烏有。如果是指我從史達林逝世後一直到社會主義陣營崩潰時與蘇聯的一些當權人物關係不同尋常的話,那倒是真的。由於我講一口流利的俄語,加上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和戰時又是在蘇聯度過的,因而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可以既以一個目擊者,又以一個局外人的雙重眼光審視整個冷戰時期蘇聯的思維方式以及它的秘密謀報活動。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和戰時,蘇聯諜報機構在美國和歐洲的收穫最豐。當時它可以依靠這些國家內的共產黨和知識分子階層的同情和支援,尤其是在德國和英國,但也包括美國。蘇聯彷彿是一座燈塔,吸引了大批的人堅定地投身到它的諜報機構之下。這段時期發展的一批間諜是最優秀的。在他們的協助下,蘇聯得以在核競賽中趕上對手。甚至經歷了麥卡錫時代以及1945年古先科叛逃到加拿大事件後,他們中仍有許多人沒有暴露。
從我們情報局成立之日起,我們就把諜報工作視為一種光榮的職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