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憶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李鴻章。這就是前面那封函稟。函稟開頭就點明,朝鮮政局幕後有日本人操縱。而國王及其親信大臣之所以敢於如此,在於中法戰爭牽制了中國的軍力,難於兼顧朝鮮。這樣一來,親華的大臣雖堅持既有的立場,但已漸漸被國王所疏遠;政治力量的對比已開始逆轉,年後,託庇列強圖謀自立的形跡會越來越明顯。國王左右,都是與日本合謀的人,國王又是個不成器的君主,自己盡了最大努力,&ldo;雖百計誘導,似格格難入&rdo;。而&ldo;如不設法杜其騖外之心&rdo;,即遏止國王的離心傾向,未來肯定會有嚴重的禍患。函稟內容很簡單,但對朝鮮政局判斷得很透徹,很準確,對局勢的嚴重性,袁世凱以自己&ldo;日夕焦灼,寢食俱廢&rdo;的狀態加以強調。函末並告,日公使竹添進一郎攜換防日軍將於八九日內返回漢城。預示屆時可能有事發生。
由於有了這封起著示警作用的報告,李鴻章得以預先指示機宜,命令袁世凱等&ldo;不動聲色,堅守鎮靜,並隨時偵探情形詳細密報。&rdo;而有了李鴻章的指示,袁世凱才可能要求非他統率的其他清軍共同行動,&ldo;密令下軍中,夜不解帶卸履,困束兵士,一如戰時42&rdo;。11月17日,後黨的重要成員閔泳翊夜訪袁世凱,密談多時。袁旋即&ldo;下令陣中,困束更密&rdo;,並&ldo;轉訪吳兆有的軍營,天快亮時才返回到駐地43。&rdo;袁世凱在朝鮮宮廷內外建立的情報網路此時發揮了重要作用,使其能夠根據宮廷的趨向、日本使館和開化派活動中的蛛絲馬跡判斷形勢,預為佈置44。但此時之李鴻章與袁世凱,誰也沒有料到政變的發生已是迫在眉睫了。
1884年12月4日(即舊曆十月十七日),政變爆發,是年干支為甲申,故史稱甲申政變。政變經過是,4日晚6時,開化派的重要成員、時任郵局總辦的洪英植以慶祝郵政大廳落成的名義邀請守舊派大臣和外國使節赴宴。日使竹添託病不出,中方總辦朝鮮商務委員陳樹棠、稅務司穆麟德,朝守舊派大臣閔泳翊等出席。席間,開化黨徒在廳外放火,賓客紛紛外出觀看。早已埋伏在廳外的開化黨徒一擁而上,將閔泳翊亂刀砍倒,賓主嘩散。金玉均等乘亂入宮,謊稱清軍作亂,砍傷閔泳翊,&ldo;王及妃大怖&rdo;。在金玉均等的恐嚇下,國王親書&ldo;日本公使來衛朕&rdo;的敕書,由樸泳孝按預定計劃持敕書引日使竹添帶兵入宮,並將國王、閔妃和王子遷至景佑宮。整個王宮由日軍和開化派編練的新軍控制,國王實質上已被軟禁。當夜,政變者矯詔傳召守舊派重臣閔臺鎬、尹泰駿、韓圭稷、李祖淵、閔泳穆、趙寧夏入宮,進宮一個處死一個。翌日,開化派組成新政府,以國王諭旨形式公佈並函告各國使節,金玉均、洪英植、樸泳孝、徐光範、徐載弼等開化派中堅人物均出任新政府要職。6日上午,頒布新政綱。早與開化派達成默契的美、英等國使節晉謁國王,政變似乎大功告成。
由於事出突然,一開始袁世凱等並不知道發生了政變。在接到陳樹棠的事變報告後,袁隨即帶兵二百赴郵局,但彼處已空無一人,日本使館則大門緊閉。袁到閔泳翊躲藏的穆麟德處詢問出事原因,閔僅說&ldo;開化黨殺我&rdo;,亦不明內情。袁隨後帶兵沿宮牆巡視,遇到疾行的韓軍,問其所往,回答是奉命入宮禁衛。巡視至宮門,則宮門已閉,直至拂曉收隊,仍未搞清楚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次日,終於探明政變真相。得知相熟的諸大臣被殺,袁世凱頓感沉重,好像自己的羽翼被翦除了一樣勢單力孤。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