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一起奔小康 (第1/2頁)
邁克爾傑克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開國大典,毛澤東在天安門城樓上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成立。
新中國成立後的頭三年,肅清了國民黨在大陸的殘餘武裝力量和土匪,實現了西藏的和平解放,建立了各地各級的人民政府,沒收了官僚資企業並把它們改造成為社會主義國營企業,統一了中國財政經濟工作,穩定了物價,完成了新解放區土地制度的改革,鎮壓了反革命。
開展了反貪汙、反浪費、反官僚主義的“三反”運動,開展了打退資產階級進攻的反行賄、反偷稅漏稅、反盜騙國家財產、反偷工減料、反盜竊國家經濟情報的“五反”運動。
對舊中國的教育科學文化事業,進行了很有成效的改造。
在完成繁重的社會改革任務和進行抗美援朝、保家衛國戰爭的同時,迅速恢復了在舊中國遭到嚴重破壞的國民經濟,中國工農業生產1952年底已經達到歷史的最高水平。
新中國成立之前,各解放區就分期分批組織了土地改革。
這次為了加強對土地改革的領導,從中央和地方抽調大批幹部組織了土改工作隊。
1950年6月28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透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
這部法律總結了中國共產黨過去領導土地改革的歷史經驗,適應新中國成立後的新形勢,成為指導新解放區土地改革的基本法律依據。
從1950年冬季開始,一場歷史上空前規模的土地改革運動,在新解放區有領導、有步驟、分階段地展開了。
從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1956年,中國有步驟地實現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轉變,迅速恢復了國民經濟並開展了有計劃的經濟建設,在中國絕大部分地區基本上完成了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
在這個歷史階段中,中共確定的指導方針和基本政策是正確的。
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以後,中國開始轉入全面的大規模的社會主義建設。
直到“文化大革命”前夕的10年中,雖然遭到過嚴重挫折,仍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以1966年同1956年相比,中國工業固定資產按原價計算,增長了3倍。
棉紗、原煤、發電量、原油、鋼和機械裝置等主要工業產品的產量,都有巨大的增長。
從1965年起實現了石油全部自給。
電子工業、石油化工等一批新興的工業部門建設了起來。
工業佈局有了改善。
農業的基本建設和技術改造開始大規模地展開,並逐漸收到成效。中國農業用拖拉機和化肥施用量都增長6倍以上,農村用電量增長70倍。
高等學校的畢業生為前7年的4.9倍。
經過整頓,教育質量得到顯著提高。
科學技術工作也有比較突出的成果。
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會議透過的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及其基本點,其正確的一面是反映了廣大人民群眾迫切要求改變中國經濟文化落後狀況的普遍願望,其缺點是忽視了客觀的經濟規律。
在這次會議前後,中國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是,由於對社會主義建設經驗不足,對經濟發展規律和中國經濟基本情況認識不足,不少人在勝利面前滋長了驕傲自滿情緒,急於求成,誇大了主觀意志和主觀努力的作用,沒有經過認真的調查研究和試點。
就在總路線提出後輕率地發動了“大躍進”運動和農村人民公社化運動,使得以高指標、瞎指揮、浮誇風和“共產風”為主要標誌的“左”傾錯誤嚴重地氾濫開來。
196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