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VS17的戰績 (第1/2頁)
邁克爾傑克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1951年7月26日,停戰談判討論軍事分界線問題時,“聯合國軍”竟企圖以軍事進攻迫使朝中方面就範。
8月中旬至10月下旬,“聯合國軍”採取“逐段進攻,逐步推進”的戰法,連續發動了夏、秋季區域性攻勢。
並從8月開始,實施了長達10個月的以切斷中朝人民軍隊後方供應為目的的“空中封鎖交通線戰役”即“絞殺戰”。
為打破美國空軍的空中封鎖,保障交通運輸,志願軍發起了“反絞殺”鬥爭。
1951年夏秋防禦戰役是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於1951年8月18日至10月22日在“三八線”附近地區展開,依託野戰工事抗擊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及其指揮的韓國國軍區域性進攻的作戰。
在此期間,中朝人民軍隊為配合停戰談判,還進行了戰術反擊作戰。
“聯合國軍”方面,於11月27日同朝中方面達成以實際接觸線為軍事分界線的協議。
1952年春,“聯合國軍”方面為扣留朝中戰俘,提出所謂“自願遣返”的原則,反對中朝方面提出的全部遣返的主張,使停戰談判陷入僵局。
此時,“聯合國軍”接受了發動夏、秋季區域性攻勢受挫的教訓,採取以小規模的進攻行動和空軍的破壞活動,維持其防線和配合其談判。
志願軍為堅持持久作戰,鞏固已有陣地,創造性地建成了以坑道工事為骨幹、同野戰工事相結合的支撐點式的堅固防禦體系。
從由帶機動性質的積極防禦,轉為帶堅守性質的積極防禦。
由主要用於堅守戰線、消耗敵人的陣地防禦,逐漸轉向以殲滅敵人為主的陣地進攻。
隨著陣地的不斷鞏固,中朝人民軍隊在打小殲滅戰的思想指導下,襲擊和伏擊“聯合國軍”,搶佔中間地帶,奪取其突出的前沿陣地和支撐點,並逐漸擴大作戰規模。
1952年秋季戰術反擊作戰是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於1952年9月18日至10月31日,在沿“三八線”附近地區的整個戰線上,有選擇地對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及其指揮的韓國國軍營以下兵力防守陣地實施的具有戰役規模的進攻作戰。
1952年秋,中朝人民軍隊有組織有計劃地在全線進行具有戰役規模的戰術反擊作戰,攻佔了“聯合國軍”許多營以下陣地。接著在規模較大、持續時間較長的上甘嶺戰役中,粉碎了“聯合國軍”發動的“金化攻勢”。
1953年春反登陸作戰準備是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於1952年12月至1953年4月,為粉碎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及其指揮的韓國國軍在朝鮮東西海岸實施兩棲登陸的企圖而進行的備戰活動。
“聯合國軍”被迫放棄進行軍事冒險計劃,於4月26日同朝中方面恢復中斷6個月之久的停戰談判。
為促進停戰實現,志願軍與朝鮮人民軍一起,發起抗美援朝戰爭1953年夏季反擊戰役。
從5月中旬開始,先後對“聯合國軍”進行三次不同規模的進攻。
經第一、第二次進攻作戰,迫使“聯合國軍”方面作出妥協。
在停戰協定即將簽署之際,韓國當局聲稱要“單獨幹”、“北進”,中朝人民軍隊為實現有效的停戰和停戰後處於更有利地位,決定給韓國軍隊以打擊。
7月中旬發起以金城戰役為主的第三次進攻作戰,迫使“聯合國軍”方面向朝中方面作出實施停戰協定的保證,有力地促進了停戰的實現。
朝鮮停戰後,中國人民志願軍又幫助朝鮮人民為戰後的恢復和建設做了大量的工作。
1958年10月,中國人民志願軍全部撤離朝鮮,返回祖國。
199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