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現在知道大清為什麼亡了吧? (第2/2頁)
邁克爾傑克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勞的,根本“不能從太平軍的勝利中撈到什麼油水”。
這樣,以英國為首的西方殖民者又回過頭來再向清廷提出他們蓄謀已久的侵略要求。
1860年8月,英法聯軍重新組織了1萬8千人,先攻佔了天津。
1860年9月,英法聯軍8000多人進犯北京。
清軍統帥僧格林沁率領3萬人在八里橋附近,與英法聯軍展開激戰。
這是一場冷兵器為主的軍隊,和一個當時已經先進裝備的軍隊之間的對話。
結果,清軍慘敗,3萬清軍傷亡過半,英軍死2人,傷29人,法軍死3人,傷18人。
這是一場令人嘆息的戰鬥,清軍雖有火器,但是基本沒用,全是騎兵步兵拿著冷兵器,向對方的槍炮陣地發起的自殺式衝鋒。
不客氣地說,這完全是當時清政府的昏庸無能造成的。
第一次鴉片戰爭已經過去20年了。
清政府早領教過資本主義國家的現代化軍隊的厲害,但是清軍基本還是原地踏步,沒有提升裝備,也沒有改進訓練。
3萬蒙滿精兵,就這樣被稀裡糊塗地派上了戰場,被敵軍當成活靶子打。
當時清兵入關的時候,依靠的是李自成進攻北京和滿蒙騎兵打敗了擁有火器的明軍。當時的滿八旗,蒙八旗和漢八旗(多為明朝的流民和逃犯組成),還是有很強的戰鬥力的。
在成吉思汗的時代,蒙古騎兵使用的是150斤拉力的強弓,到了皇太極時代,滿蒙騎兵可以使用120斤強弓,就是到了康熙乾隆時代也可以使用90斤拉力硬弓。
而到了咸豐年間,很多接近內地的盟旗已經以耕地為主,而這次徵調的蒙古騎兵實際上都是各個王公手下的農牧民,根本不是脫產的正規軍,這些蒙古人和馬都沒有受過訓練,乘馬上了戰場甚至會因為巨大的爆炸聲而受驚。
同樣,由於蒙古草原長期的和平和喇嘛教的傳播,普通蒙古人的騎射本領已經下降到了驚人的程度,多數牧民只能使用拉力為20-30斤的弱弓,既沒有射程,也沒有穿透力,更加沒有射速。
清軍指揮官僧格林沁完全不知道敵人的槍炮厲害,他把3萬多清軍精銳送進了敵軍的火力網。
然而僧格林沁見大事不妙,則臨陣逃脫。
三萬清軍損失過半,卻僅僅殺死敵軍不到10個人,武器裝備上的差距顯而易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