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上兵伐謀,背水一戰 (第1/2頁)
邁克爾傑克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第五場:井陘之戰。
井陘之戰發生於漢三年十月(前205年,以十月為歲首) ,由韓信指揮,在井陘口一帶對趙軍的一次出奇制勝的進攻作戰。
漢王三年,張耳與韓信於井陘大破趙軍,斬成安君陳餘於今贊皇縣,追殺趙王歇於襄國。
漢王遂立張耳為趙王。
此戰,韓信奇正並用,背水列陣,拔幟易幟,靈活用兵,出奇制勝,速戰速決,最終以少勝多,譜寫了中國古代戰爭史上光輝的篇章,是我國古代靈活用兵、以少勝多的典型戰例。
公元前205年,韓信率軍擊滅了魏王豹,平定魏地。
此時,黃河北方尚有代、趙、燕三個割據勢力。
韓信針對這些割據勢力只圖據地自保、互不救援的弱點,便向劉邦提出進一步開闢北方戰場,逐次消滅代、趙、燕,東擊田齊,南絕楚軍糧道,對楚軍實施側翼迂迴,最後同劉邦會師滎陽的作戰計劃。
它得到了劉邦的讚許和批准。
公元前205年閏九月,韓信擊敗代國的相國夏說。
公元前205年十月,韓信統率漢軍,越過太行山,向東挺進,對趙國發起攻擊。
趙王歇、趙軍主帥陳餘聞訊後集結大軍於井陘口防守。
井陘口是太行山有名的八大隘口之一,就是河北獲鹿西10裡的土木關。
在它以西,有一條長約幾十公里的狹窄驛道,易守難攻,不利於大部隊的行動。
當時趙軍先期扼守住井陘口,居高臨下,以逸待勞,且兵多將廣,處於優勢和主動地位。趙軍主帥陳餘手下的廣武君李左車,很有戰略頭腦。
李左車向陳餘認真地分析了敵情和地形。
韓信越過黃河,實施外線作戰,前段時間俘虜了魏王豹、夏說,並乘勝進攻趙國,士氣旺盛,“其鋒不可擋”,所以趙軍必須暫時避開漢軍的鋒芒。
但是漢軍方面也存在著很大的弱點。
這主要表現為,漢軍的軍糧必須從千里以外運送,補給困難。
井陘口道路狹窄,車馬不能並行,因此漢軍糧秣輸送一定滯後不濟。
鑑於這一分析,李左車進而向陳餘建議:由他帶領奇兵3萬人馬從小道出擊,去奪取漢軍的輜重,切斷韓信的糧道。
而由陳餘本人統率趙軍主力深溝高壘,堅壁不戰,與韓信軍周旋相持。
李左車認為只要運用這一戰法,就能使得韓信求戰不得,後退無路,不出10天,就可以徹底消滅漢軍。
否則,趙軍是一定會被漢軍打敗的。
然而,趙軍主將成安君陳餘卻拘泥於“義兵不用詐謀奇計”的教條,且認為韓信兵少且疲,號稱數萬,實際上不過數千,竟然跋涉千里來襲擊我們,已經極其疲憊。
如今像這樣迴避不出擊,諸侯們會認為我膽小,就會輕易地來攻打我們,斷然拒絕採納李左車的建議。
韓信探知李左車的計策沒有被採納,非常高興,當即制定了出奇制勝、一舉破趙的良策。
韓信指揮部隊開進到距井陘口30裡的地方紮下營寨。
到了半夜時分,迅速實施作戰部署:一面挑選兩千名輕騎,讓他們每人手持一面漢軍的紅色戰旗,由偏僻小路迂迴到趙軍大營側翼的抱犢寨山潛伏下來,準備乘隙襲佔趙軍大營,斷敵歸路。
另一面又派出一萬人為前鋒,趁著夜深人靜、趙軍未察之際,越過井陘口,到綿蔓水東岸背靠河水佈列陣勢,以迷惑調動趙軍,增長其輕敵情緒。
部署甫定,東方天際晨曦微露,決戰的一天悄然來臨了。
趙軍望見漢軍背水列陣,無路可以退兵,都禁不住竊竊哂笑,因為兵法上明確規定,佈陣要“右倍山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