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彭城之戰的慘敗 (第1/2頁)
邁克爾傑克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第四場:彭城之戰。
公元前205年,彭城一戰,劉邦遭到了自起兵以來的最大的慘敗。
楚軍依靠項羽堅毅果敢的指揮,在半日之內以3萬之師擊潰漢軍56萬之眾,殲滅劉邦主力,使劉邦陷入“發關中老弱未傅悉詣滎陽”的危機局面,創造了古代戰爭中速決戰的典範,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
公元前205年三月,劉邦已定殷國復至修武,適陳平自楚來降,劉邦獲得楚之重要情報,又南渡平陰津至洛陽新城,以備東襲彭城。
劉邦接受洛陽一三老董公“兵出無名,事故不成,明其為賊,敵乃可服”的建議。
以項羽殺義帝楚懷王為口實,分派使者向諸侯傳檄宣稱,天下共立義帝,而項羽竟殺害他,真是大逆不道。
願盡發關中之兵,與諸侯共擊項羽,為義帝報仇。
檄文傳到各國,立即得到不滿項羽的諸侯的響應。
魏王豹復書請從,劉邦叫他發兵相助。
劉邦使者至趙,趙相陳餘,卻要劉邦殺張耳,方肯聽命。
劉邦不忍殺張耳,從兵中尋一與張耳面貌相似的人殺了,割下首級特示陳餘,陳餘信以為真,才發兵從漢。
另一些諸侯則抱觀望態度,不願為項羽出力。
因此,項羽處於十分孤立地位。
劉邦增調在關中的周勃、樊噲、夏侯嬰等部(曹參、灌嬰等部,已自河內隨渡至洛陽)至洛陽集中。
公元前205年四月,劉邦乘項羽膠著於城陽之際,率五諸侯軍約計五十六萬人 ,向楚都彭城進攻,其進攻彭城戰略部署如下:
蕭何鎮守櫟陽,並籌集軍資,自渭水、黃河順流而下,以補給前方。
曹參、周勃、樊噲、灌嬰及趙軍等部為進攻彭城之北路的縱隊,由朝歌經定陶、胡陵,出蕭縣、彭城。
薛歐、王吸、王陵、為南路縱隊由宛經葉縣、陽夏,出彭城。
劉邦親率夏侯嬰、盧綰、靳歙、司馬欣、董翳和殷王司馬卬、常山王張耳、河南王申陽、韓王信、魏王豹等諸侯軍為中路縱隊,由洛陽經雍丘、睢陽出彭城,張良為軍師,陳平為參乘。
大軍進抵外黃,彭越率軍三萬來會 ,劉邦命他繼續襲擾梁地,掩護漢軍側背。
此時項羽已自率大軍伐齊,為備劉邦,乃北自濟水西岸,迤南亙、太康、淮陽之線,佈置守備,其概況如下:
定陶重鎮、由魏相項它,將龍且守備。
曲迂,守將不詳。
陽夏,守將不詳。
守彭城的主力軍,似在蕭碭地區。
劉邦進攻路線南路方面:擊破陽夏後,繼續向蕭縣前進,以與中路會師。
北路方面:曹參率領樊噲、灌嬰、酈商等部,自圍津渡黃河後,樊噲攻煮棗,擊破楚將王武程處。
曹參、灌嬰攻定陶,破之,楚將龍且、魏相項它敗走。
曹參已克定陶重鎮,遂使樊噲南下與中路會師外黃自與灌嬰、酈商追擊龍且、項它軍,至胡陵,同酈商攻下後,即與中路會師。
中路方面:周勃為前軍,攻破曲迂進抵外黃,彭越率三萬軍來會師,樊噲亦自北路方面來會師,遂向蕭、碭地區推進。
在蕭、碭地區,中、北、南三路皆會師。
劉邦將蕭、碭地區楚軍的抵抗擊潰後,徑至彭城。
當時彭城,守兵寥寥,所有精兵猛將,都隨項羽伐齊,只剩老弱數千留守城中,聽說劉邦軍進城,紛紛逃散。
劉邦進彭城後,一面令昌後兄周呂侯駐軍下邑,同時拜彭越為魏相使住梁地。
又令樊噲北攻鄒魯、瑕丘、薛,令樊噲率軍在今山東嶧縣、棗莊、鄒縣、曲阜、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