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豆園張澤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見、摸得著嗎;量子力學都不能夠徹底解決“物”是什麼,就不要再提唯物了,提起來就怕,跟個敏感詞彙一樣,簡直是要吃人的節奏;就已經極端到了這種程度。
不瞭解“自然”是什麼,即宇宙自然的真相是什麼,或者自以為自己瞭解到了,就不能夠從根本上了解到“心和物”是什麼;如此就是在騙自己也在騙別人;唯心和唯物只是應印不同的時代,而被提出的一種理治理念。
甚至於我們不加以任何基礎性理論地去看待“心和物”,根本也就是無法對其作出合理解答的;唯心的人也一定是在唯物基礎上的,唯物的人也一定是在走心的;突然之間多了這麼多的現象級觀念,就也懶得討論了;這種二分法、只看事物一面性的思路是真的呆板;敬而遠之,小心哪天你就引火上身了,因為稍有不慎,你在觸及別人底線的同時,也是在觸及自己的生命安全。
繼續引用夫子的話,就是眾人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眾人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久居鮑肆不聞其臭,久居蘭室不聞其香。
而要了解“佛家和道家”卻依然得是從“儒家”做起;而一提到儒家,我們就會想到讀書、儒生、書生;不是的;
因為首先這些儒生、文質彬彬的書生連“反求諸己”都“己”不到,又怎麼能夠稱得上;即你怎麼能夠“向外求”呢;讀書也是在外求啊,你那麼過度的外求幹什麼;
而且,要讀懂儒家,必須精通道和佛家;也不說道家和佛家吧,就是必須精通我們古人所認知的“宇宙自然的真相”;之後,能夠從“虛無的真空”中所走出的,才是“儒”;
走不出的,就留在了“道”裡,或者遁入了空門。
“儒家”其實是很強的,他是有至剛至強、不畏任何艱辛,不畏任何險阻的那樣一種為人所需的品質在其中的;是要從“絕境”中爬起來,並且樹立挺起腰桿子的一群人;是要去在到絕境中進行翻盤的;他們不一定穿著很華麗,也不一定過得很優越,但內心中所具備的品質一定是不畏艱險,要去趕赴這個世界上最為盛大、最為能夠和不負、想要去實現人生崇高價值於意義的一場實戰;無數人的前赴後繼的流血犧牲;我無法想象那會是什麼人的駭人場面;但這就是“儒”;是從“自然無為”中走過,覺醒了以人為本,進入到“有為而為”去幹實事的一群人;
哪有我們所理解的那麼片面;想要實現儒家,要麼先從瞭解宇宙自然的真相和嘗試著能不能用自己頭腦中的思維認知一畫開天;要麼就嘗試著從悲傷殘酷的絕境中爬起,在那樣一種混亂的環境中,再次,重新樹立起我們與世正確的合理觀念;
不能的話,只是嘴上在說,但是頭腦中並沒有“儒”的底線觀念;那不是儒家,只是人家;
當然,這只是我個人的理解,可能比較極端;恰恰相反的是,我認為儒家是最難的;因為它就是站在那裡,然後像一場現象一樣被我們看光,但其實真正經歷了什麼,也只有他自己本人知道。
所以,如果讀書只是讀到了表象,那還不如去直接從這個世界的宇宙真相認知做起;因為就只是一本無字天書;甚至連開啟書本的動作都可以省略;因為就是“自然”;以其近現代的科學科技再怎麼發展,也都無法脫離自然的範疇。
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讀書也只是一種我們人生在某一階段中或許資訊量和經驗值的方式,當有一天,我們有了更為迅捷能夠或許資訊量的方式時,趴在桌面上讀書甚至於還會成為一種阻礙,因為太慢了;尤其是像我一樣喜歡把問題複雜化的人,這種粗糙、潦草隨筆的文字讀起來就是會更加繁瑣;
以其自己的人生本身就是一部書籍,所以還想要讀去哪裡;讀到的所有都是像一個又一個案例一樣的“觀念”;而且有時候“聽”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