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每到一處港口便引得萬人空巷,當地但凡有能力出得起價格的富商和貴族競相購買大明的瓷器和絲絹,頗有一種一時之間洛陽紙貴的感覺。
當鄭和船隊拋售完了所有貨物,返回交趾布政司將交易得來的糧秣移交給朱瞻基所率領的平叛軍隊的時候,統計出來的糧食共計二十六萬石,其他財貨共計摺合白銀三十萬兩,獲利近十倍。
糧食自然留給了朱瞻基以資軍用,而財貨則被船隊運回了大明,隨後在戶部的操持下進行了發賣,最終價值三十萬兩的貨物賣出了五十萬兩的價格,而這還是因為戶部是以大宗交易的方式發賣,並沒有賣出高價。
根據戶部官員事後統計估算,這批貨物至少應該能賣出七十萬兩到八十萬兩左右的價格。
最後所有資料合算完畢送到夏元吉手上的時候,這位見慣了錢財的大名戶部天官,依舊被這一趟的收益震驚的說不出話來。
五萬兩的貨最終換來了二十六萬石的糧食和五十萬兩銀子,獲利超過了二十倍!利潤之豐厚讓夏元吉都瞠目結舌。
朝野上下在得知了此事之後,也都陷入了極大的震撼之中。
這些讀四書五經的夫子們什麼時候見過如此豐厚的利潤?
要知道此時的大明海商還不是後世那群已經將勢力建設的盤根錯節,在朝堂上也有自己扶植的官員的超級政治集團。
現在的朝堂上,還是以傳統計程車大夫為主,他們雖然也爭權奪利、追逐自身派系利益,但還沒到為了一己私利損害國家的地步。
固然傳統儒家思想裡有“小人喻於利,君子喻於義”的思想,但朝堂上的袞袞諸公也不是傻子。
二十倍的利潤,財帛動人心啊!
海貿是賺錢的,這一點所有人都知道。
故宋就是靠著海貿賺來的銀子支撐起每年那麼多的歲幣支出的,而鄭和之前下西洋帶回來的大量香料更是能直接當成俸祿發放,多的發到了堡宗時代都沒有發完,甚至還把大明的香料價格給打下來了。
可想而知海貿的利潤有多麼的豐厚。
只是以前大家覺得能有個倍的利潤也就差不多了,再不濟十倍的利潤也就上天了。
畢竟這已經是足夠讓人殺人放火的獲利,在那些根本不通商貿計程車大夫眼裡,這已經是極限了,那南洋可是化外蠻夷之地,能有什麼好東西?
之前他們就是這麼反對朱棣派人下西洋的,只不過朱棣派的是鄭和這個內宦,於是整個下西洋的活動在名義上就只是皇家的私人行為。
這些人對此雖然沒有什麼辦法,說到底永樂大帝的刀把子還是很硬的,沒人想去挑戰一下自己的脖子夠不夠強項。
只是他們也還是私下裡恥笑,說皇帝這是鑽到錢眼裡了,為了一點蠅頭小利臉面都不要了。
然後他們就被這二十倍的利潤給狠狠地扇了兩個打耳光,臉都被打腫了不說,更是被打的腦袋都懵了。
這黑眼珠子可見不得白花花的銀子,再怎麼食古不化的老學究在這豐厚的利潤面前,也說不出讓朝廷捨棄這滔天的利潤的話來了。
真敢說這種話的,朱棣就該查查這人是不是家裡和海商有聯絡,自己從中獲利頗豐不想朝廷來分一杯羹了。
所以,最終在經過了朝堂的討論之後,解除海禁、恢復對南洋的海外貿易也就順理成章了。
只是朝廷對如何放開海禁還是有爭議。
一部分人認為海貿獲利頗豐,應該放開民間貿易,這樣可以減少走私,朝廷也能從中徵收稅賦,提升朝廷的財政收入。
至於說朝廷親自下場開展官方貿易、禁止民間參與海貿,這在這些人看來是朝廷在與民爭利。
然而另一部分人則認為正因為海貿獲利頗豐,就更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