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二三子行不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人為官一輩子,有時候只能選一個君主,再選,人家也不會信你,那又有什麼意思。”
小道童張春來問:“此次北伐,陛下會贏嗎?”
“禁衛軍有老將巨臣,法正,御林軍有麻成,公孫信,虎賁軍有馬孫成,陸鞍,錦衣衛有車侯,洩昆,麻鼬,吳缸,這些人,沒一個是省油的燈。如果趙無恤選擇遁入大草原,恐怕還能活命,如果硬碰硬,必死無疑。放眼天下,還有那股勢力,能和我大吳抗衡。”
“你不是說,吳王掌兵的能力在十萬之間?”
“那你看看,陛下掌兵有超過十萬嗎?陛下或許指揮不了幾十萬人的大兵團作戰,但是指揮十萬人。還是很容易的。
不要小看當今陛下,有時候打仗,會用人比會指揮更重要,你信不信,我們還沒到龍虎山,那幫老將就已經把仗打完了。趙無恤一定會選擇遁逃。至於會不會讓林胡王當炮灰,就看他怎麼想的了。”
一行人,躲躲藏藏,確實並不著急抵達目的地,龍虎山。
這個教派從此以後也再沒有牽涉政壇,反而在江湖上,頻繁傳出行俠仗義的壯舉!多年後也成為南方武林的泰斗,在少林武當尚未崛起之前,悄然佔據先發優勢!
不談龍虎山,也不說前相國!
而在此期間,收拾糧草細軟的六萬精銳中央軍,已經連夜出發。隨後是人數高達三萬的錦衣衛押運著糧草北上。
最後離開的是帶著“萬騎”親軍的吳王地。
總共十萬人。直接從雁門關,越過代國,直撲河套。
而西面的雍州各郡,也組織雍州兵,從側翼助攻。
當秋高氣爽的十月,吳王地抵達黃河邊上的九原城(包頭一帶)時候,不僅僅給這個趙無恤修建的小城堡命名九原城。
還選擇就地駐紮。
十萬大軍一人雙馬,不斷搜尋。
果然,別說趙無恤的兩萬趙家軍,就連林胡,婁煩,匈奴,義渠各部,都選擇連夜遁逃。
不要以為他們在國內沒有間諜。
吳軍前腳出發,後腳他們就知道了。
可以說,為什麼漢武帝打垮匈奴那麼費勁。
就在於草原民族遷移逃跑,過於容易,你要找到,卻太過艱難。
“好了,諸位,找不到就找不到吧,我們一戶為單位,按照軍鎮,設五路,每路設東南西北中五衛,共25衛。每衛4000士兵,加上八千家屬,一共1.2萬人。大家趁著寒冬來臨前,趕緊找山谷,避風港修建堡壘。這一次,我們來了,就不走了。”隨後,他也沒有留在九原城。把這裡交給少傅,大將軍展如。
自己和胥門巢,公孫聖,被離,辛評,蕭靖等大臣,跑去北面的大青山一處早就被錦衣衛找到的山谷,躲了起來。
這個位置,大概在後來內蒙古托克托東北,歷史上趙武靈王滅婁煩,林胡,在這裡修建堡壘,建立雲中郡。
很明顯,這裡有個不大不小的小山谷,山谷內有個盆地,可以養馬,駐軍。
南北都是陰山山脈的延續,大青山山脈的重巒疊嶂。
這種地形,騎兵要進攻,都得吃大虧。
只能從正面強攻,你就看你的人夠不夠死的。
吳軍十萬人居然沒有撤退。
導致逃到外蒙古杭愛山一處避風山谷的聯軍,立即鬧翻了。
因為這裡更冷,如果是春夏季節還好,特麼秋末冬天,絕逼要凍死無數人。
“趙王,你看看,聽你的,讓出河套,我們現在連放羊的地方都沒了”林胡王很不滿。
趙王是趙無恤自己封的,沒道理這些蠻夷都一個個稱王稱霸。他實力不弱,還要受他們的氣。
最主要的還是,吳國在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