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燕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用的重要基石,而這一基石又是建立在柴契爾首相和里根總統&ldo;特殊&rdo;的個人關係之上的。這裡姑且不說里根當選美國總統後,柴契爾夫人怎樣急著要與里根會晤,她當時的心情何等迫切;也不說里根總統如何幫助英國打贏了這場小型戰爭。只說福島戰爭正酣的1982年6月3日,里根總統專程飛赴倫敦為因戰事吃緊而焦慮不安的柴契爾首相撐腰打氣,並對英國議會發表了一席慷慨激昂的演說,強調這場戰爭是&ldo;為了不使侵略者的陰謀得逞&rdo;,而且是&ldo;為了我們堅強的信念&rdo;。正因為他們都抱有這麼一個共同的&ldo;堅強的信念&rdo;,所以在英國大選之年,美國總統里根公開表示希望柴契爾夫人連任。很明顯,一旦保守黨落選,英國的國際地位必然有損,其後果將是對英美&ldo;特殊關係&rdo;產生不利影響。
此外,當時的英日關係也處於極其微妙時期。柴契爾首相固然歡呼中曾根當選日本國總理大臣,把中曾根誇讚為她在首相任內看到的&ldo;最具表達能力、最為西方式的日本領導人&rdo;,是在亞洲積極呼應歐美保守主義勢力的政治家。當時日本&ldo;尼桑&rdo;公司有在英國投資的意向。而且這家公司看好了柴契爾政府,曾經私下表示:如果工黨在大選中獲勝,它將中止在英投資的計劃。
80年代初期,就連西歐各國領導人也基本上傾向於柴契爾夫人繼續執政,以求得英國外交政策的連續性不致被破壞,尤其是1983年為東西方關係史上的&ldo;飛彈年&rdo;。根據1979年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決定,到這一年的年底,如果蘇聯仍不能同美國就歐洲中程飛彈問題達成協議的話,西歐五國(英、西德、意、荷、比)就將開始部署美國的潘興2式巡航飛彈,西歐各國領導人有理由擔心,一旦英國工黨在大選中獲勝,必將使北約這一決定的實施遭受到不應有的麻煩。
總之,國內形勢和國際局勢都對柴契爾夫人的保守黨有利,這是不容置疑的現實,無怪乎美聯社記者評論說,民意測驗表明,柴契爾夫人參加競選的地位比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任何一個政黨的領袖都要強而有力。合眾國際社甚至評論說,柴契爾夫人是自溫斯頓&iddot;邱吉爾以來最強有力(也是最有爭議)的首相。
但是,儘管有這種種的有利條件,柴契爾夫人對大選並無穩操勝券的絕對把握。《衛報》就曾認為,競選的核心問題是柴契爾夫人是否連任,指出這&ldo;是她對自己、對保守黨、對全國人民的希望和擔心&rdo;。
理由其實也很簡單,這就是英國選民對柴契爾夫人的看法是&ldo;最有爭議&rdo;的,即可說是仁智互見,毀譽參半。有人認為她專橫跋扈,好走極端;有人則認為她畢竟使英國經濟擺脫了&ldo;低谷&rdo;徘徊的困境,認為她的獨立核政策提高了英國的國際地位。有人認為她是一位堅強的、毫不妥協的女性;有人則欣賞她治國不忘理家,既當好了國家領導人,又不愧為能幹的家庭主婦。有人稱讚她舉止有度,落落大方;有人則嘲諷她仿效牛津官腔和貴族氣派,卻不時露出雜貨店老闆女兒的&ldo;小家子氣&rdo;。有人頌揚她親美反蘇;有人則抨擊她老右、反動和偏頗。但是,不管選民對柴契爾夫人的看法如何,柴契爾夫人畢竟是全體英國人民關注的核心,是他們日常議論的話題;這位英國第一位女首相也時常出現在世界各地的電視上,世界各地的報刊也經常登載有關她的訊息和她的照片。一句話,這位&ldo;鐵娘子&rdo;的知名度已遠遠超出了一國的範疇了。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