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燕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5月8日,柴契爾首相在她鄉間別墅契克斯召見高階顧問,討論大選的確切日期問題。此前,她已向來訪的記者透露,她將作出一項極其重要的決定。當時改任保守黨主席的塞西爾&iddot;帕金森也公開揚言,柴契爾政府不會允許這種懸而未決的局面(按:指英國大選的恰當時刻)無限期地繼續下去。這一天,柴契爾夫人在同高階顧問們會商之後,宣佈大選定在1983年6月9日舉行。
大選日期敲定前,柴契爾首相按照傳統,前往白金漢宮請求女王解散議會,並決定新議會定於6月15日舉行會議。
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這位女首相對大選結果表現出謹慎樂觀的態度。她在談到她的政府在過去一屆任期內所做的工作時,曾信心十足地說:&ldo;我認為,在本屆政府執政期間,這個國家在國內恢復了它的信心和自尊心。我認為,我們在國外之所以得到尊重和欽佩是基於兩件事實:一是因為我們選擇了正確的政策,另一是因為我們堅持奉行了這些政策。&rdo;接著,她又順理成章地補上了一句:&ldo;要求人民重新予以授權歷來並不是什麼壞事。&rdo;
在這裡,&ldo;鐵娘子&rdo;發出了&ldo;重新予以授權&rdo;的呼籲,既在很大程度上表現了這個女人的&ldo;鐵&rdo;質色彩,也表達了她對大選的堅定信心。
不錯,大選前的總體形勢對柴契爾夫人和保守黨確實十分有利。
首先,福克蘭群島之戰的勝利所鼓動起來的民族主義熱情還不曾消減,柴契爾夫人的&ldo;英雄形象&rdo;依然存在。這對保守黨來說不能不是一筆重要的政治資本。
其次,英國經濟情況已出現全面好轉的跡象。例如通貨膨脹率已從柴契爾首相執政時的22下降到了5。降幅之大,有口皆碑。又如利率也降到了105,並還在繼續下降。此外,私有化程序已初露端倪,公共開支也已大幅度削減,再加上抑制了工會的權利。這一切,都給海內外工商界的投資創造了一個很有利的環境,英國經濟可望爬出谷底。英國工商界的巨頭們有鑑於此,普遍信心大增,紛紛表示要投柴契爾夫人一票。
第三,保守黨內在80年代初期雖還不能舉黨團結一致,但柴契爾夫人在保守黨內的地位和威望日盛一日,尤其是福島之戰的勝利,更是把這位&ldo;鐵娘子&rdo;推上了權力與聲威的峰巔,她成了當之無愧、無出其右的保守黨領袖。其他的元老重臣雖然對她的經濟政策不完全贊同,但在舉黨一致、共奪大選勝利這一點上,他們卻是毫無異議的。難怪《每日快報》斷言:&ldo;這個女人在英國推行了一場革命,不是透過她那常常引起爭論的政策,而是透過她那堅強的意志。&rdo;
最後,不無重要作用的還有,大選前的國際形勢對柴契爾夫人的保守黨也十分有利。
本來,柴契爾夫人上臺後所推行的&ldo;保守主義&rdo;革命,在80年代似乎成了一股潛在的世界性潮流。這從西方多國領導人的更替不難看出:繼1979年5月柴契爾夫人當選英國首相之後,1980年11月羅納德&iddot;里根一舉成名,當選為美國第40任總統;緊接著,1982年10月,西德右翼政治家赫爾穆特&iddot;科爾取代左翼代表人物施密特出任政府總理。其他歐美國家(如丹麥、挪威、比利時、荷蘭和加拿大等),也先後由右翼領袖掌權。至於亞洲的日本國,也由極具強烈&ldo;保守主義&rdo;政治傾向的中曾根康弘於80年代初出任總理大臣。這一世界性潮流,對柴契爾夫人連任首相的大選,無疑是一股有力的潛在推動力量。
眾所周知,80年代英美&ldo;特殊關係&rdo;是英國賴以在國際舞臺上發揮特殊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