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燕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那麼,柴契爾夫人的&ldo;抱負&rdo;是什麼呢?簡言之,她的&ldo;抱負&rdo;就是要建立一個財產私有的&ldo;民主政體&rdo;。她篤信洛克的個人財產權利的學說,絕對不走&ldo;中間路線&rdo;;她把埃德蒙&iddot;柏克所作的保守主義的解釋奉為圭臬,即任何人都有憑個人勞動和交換能力去發財致富,政府應對他們實施有效保護,而絕對不可以對他們課以高額賦稅,不能用高稅收政策對他們橫加剝奪。此外,她不主張靠印發鈔票的辦法來緩解社會上的失業問題,認為那隻能是揚湯止沸,於事無補。她摒棄歷屆政府的經濟政策,包括&ldo;國有化&rdo;政策、
&ldo;福利國家&rdo;政策,不主張對工會和工人運動讓步,認為那樣是與發展個人財產權利的原則背道而馳,相去彌遠。在柴契爾夫人主持影子內閣的幾年中,就是這樣信守保守主義精神的。
在1975年於海濱城市布萊克浦舉行的保守黨年會上,柴契爾夫人集中闡述了她那&ldo;柴契爾主義&rdo;的主旨,她強調指出:&ldo;不能把英國和社會主義混為一談。只要我的身體條件許可,只要我一息尚存,只要我有力量,我就決不會把英國變為社會主義。&rdo;這位英國保守黨的新領袖認為:&ldo;一個國家,如果它的經濟和社會生活被國有化和政府控管著、統治著的話,是不可能繁榮興旺的。&rdo;她還認為:&ldo;每一個人都有按他的意願工作的權利,有支配自己收入的權利,有擁有私人財產的權利,有把政府當做公僕而不是主人的權利。所有這些都是英國的傳統,是一個自由國家的實質,我們的一切自由都有賴於這一點。&rdo;
在對外政策方面,柴契爾夫人所知甚少。這顯然對她那領袖地位的鞏固和與工黨頭麵人物的交鋒是不利的。為此,她在擔任保守黨領袖不到一年的時間裡,頻頻接受邀請,以英國反對黨領袖的身份訪問了盧森堡、法國、德國、羅馬尼亞、土耳其、加拿大、美國和印度等國家。1977年春,柴契爾夫人又以保守黨魁的身份出訪北京,受到了國賓式的隆重接待。而1975年和1977年的兩度訪美,均受到了熱烈的歡迎和破格禮遇。這位英國在野黨領袖儀態從容地步入白宮橢圓形辦公室,對當時在位的美利堅合眾國總統吉米&iddot;卡特大談特談自己對國際事務的觀點。她旁若無人地獨自講了45分鐘,作為聽眾的卡特總統事後承認自己&ldo;只講了5分鐘&rdo;。
1976年1月19日,柴契爾夫人在倫敦金森頓市政大廳發表了一次著名演說,有人把這次演說與30年前邱吉爾在美國富爾頓的著名講話相提並論:兩人都顯示出了對蘇聯的毫不妥協的形象,&ldo;鐵娘子&rdo;的綽號由此不脛而走,傳遍了整個世界。在這次演說中,她猛烈攻擊蘇聯決心&ldo;統治世界&rdo;,強調蘇聯正在迅速取得成為最強帝國所需的一切手段:&ldo;當我們把一切放在大炮前面的同時,他們卻把大炮放在黃油前面。&rdo;她驚呼:&ldo;共產黨力量的增長威脅著我們的整個生活方式。&rdo;她在批評工黨政府減少防務預算、將會嚴重削弱英國在世界舞臺上的作用的同時,警告英國必須從中汲取必要的教訓,否則&ldo;用他們(按:指蘇聯)的話來說&rdo;,&ldo;那我們註定,將被掃進&l;歷史的垃圾堆&r;&rdo;。柴契爾夫人在這裡所使用的激烈言詞和毫不妥協的口氣,都酷肖邱吉爾當年的&ldo;鐵幕&rdo;論調。只是時代不同了。柴契爾夫人重彈&ldo;冷戰&rdo;舊調,這與1976年東西方國家領導人在赫爾辛基簽署歐洲安全與合作的《最後檔案》的氣氛極不融洽。因此,柴契爾夫人的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