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燕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在1983年大選勝利後,柴契爾夫人在組閣時原擬擢拔她心愛的保守黨主席塞西爾&iddot;帕金森為外交大臣,接替原任外交大臣弗朗西斯&iddot;皮姆的。只因帕金森同政治女秘書的曖昧關係被揭露,引起了保守黨內反對派的強烈指責。在無可奈何之際,&ldo;鐵娘子&rdo;只好改任帕金森為貿易與工業部大臣,而外交大臣一職則由柴契爾夫人認為能力和魅力都不如帕金森的傑弗裡&iddot;豪擔任了。
由於政治秘書基絲小姐的揭發檢舉,帕金森的&ldo;醜聞&rdo;給鬧得沸沸揚揚,&ldo;鐵娘子&rdo;再也保不住她&ldo;最欣賞的政治家&rdo;了,這才不得不接受他的辭呈,讓他一走了之。這次危機算是她的一次妥協。
第二次危機則是韋斯特蘭直飛機公司的出售一事所引發的政治危機。導火線是兩名內閣大臣的政見分歧的激化,並最終涉及柴契爾夫人和保守黨的執政地位受到嚴重的挑戰。
原來,英國有一家惟一的直升飛機生產公司‐‐韋斯特蘭公司。該公司的絕大部分產品(約90以上)均用於國內軍需。但由於開工嚴重不足,這家公司1984‐1985年度的虧損額已高達1億英鎊,而1986‐1989年的三年內又都沒有接受到訂貨任務,生產將陷於停頓狀態。
恰在這時,兩家國際資本提出了各自的&ldo;救援方案&rdo;。
其中之一是美國西科爾斯直升飛機公司。該公司下屬的美國聯合技術公司聯合了義大利菲亞特公司,提出可以籌款7200萬英鎊、3年內提供100萬工時的訂貨。當時英國貿易和工業部大臣布里頓支援這個方案,韋斯特蘭公司董事長約翰&iddot;卡克尼爵士也傾向於這一&ldo;美國方案&rdo;。
另一是英國和歐洲多家公司合夥成立的&ldo;歐洲財團&rdo;,它們是英國航空航天公司、英國通用電氣公司、法國航空航天公司、義大利阿吉斯塔公司和聯邦德國梅塞施米特公司。這五家公司可以籌款7310萬英鎊,保證330萬工時的訂貨。&ldo;歐洲財團&rdo;還得到了法國、義大利和西德國防部的全力支援。本方案得到了國防大臣赫塞爾廷的支援。
&ldo;美國方案&rdo;和&ldo;歐洲方案&rdo;的投標競爭,終於反映到了保守黨內閣中來了。兩位內閣大臣的意見分歧反映到政治上便是明爭暗鬥,構成了韋斯特蘭事件的核心。最初,作為首相的柴契爾夫人原想內部協調,不想把問題鬧大,以維護保守黨那&ldo;團結&rdo;的虛假外觀。
柴契爾夫人對此事的態度一開始就是支援布里頓的,她在寫給韋斯特蘭公司董事會的信中表示:&ldo;只要韋斯特蘭公司仍在英國開業,政府將繼續承認它是英國公司,因此也是歐洲的公司,政府將支援該公司不放棄英國在歐洲的利益。&rdo;此外,她還代表內閣的&ldo;集體決定&rdo;說道,韋斯特蘭公司的前途應由該公司的董事會決定。
麥可&iddot;赫塞爾廷堅持&ldo;歐洲方案&rdo;,拒絕&ldo;美國方案&rdo;,攻擊布里頓和韋斯特蘭公司董事會無視英國的國防利益。但是,享有內閣大臣權位的副檢察長梅休卻於1985年1月6日寫信給赫塞爾廷,對他提出指控。三天之後,赫塞爾廷向柴契爾首相提出辭呈。他除了繼續堅持自己的立場之外,還指責柴契爾夫人對他施壓,要他放棄&ldo;歐洲方案&rdo;。
作為保守黨&ldo;溫和派&rdo;(亦即&ldo;自由派&rdo;)的成員的麥可&iddot;赫塞爾廷主張在發展同美國關係的同時,要大力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