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燕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1987年12月,戈巴契夫總統在啟程赴美簽署&ldo;中導協議&rdo;途中,接受了柴契爾首相的邀請先去倫敦稍事停留,在諾頓與她舉行了會談。在會談中,兩國首腦重點就擬議中的削減戰略軍備問題交換了意見。柴契爾夫人還以其直言不諱的一貫性格提出了蘇聯從阿富汗撤軍和蘇聯的&ldo;人權&rdo;問題。
&ldo;鐵娘子&rdo;甚至提醒戈巴契夫,強調蘇聯在這兩個問題上的積極態度將有助於里根政府克服國會中的障礙,使即將簽署的&ldo;中導協議&rdo;順利透過。
戈巴契夫的飛機一離開英國,柴契爾夫人立即透過熱線電話把與戈巴契夫的會談情況向里根總統作了通報。這樣,1987年12月的美蘇領導人的會談進行得非常成功,氣氛友好而又熱烈。
從此,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的關係以&ldo;中導協議&rdo;的簽署為契機,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1988年2月,戈巴契夫宣佈蘇聯將從當年5月起開始從阿富汗撤軍。
從此,東西方的冷戰也就開始結束了。
由於看到地平線上已呈現出終結冷戰的一線曙光,柴契爾夫人更是信心十足,執意要把英美&ldo;特殊關係&rdo;當成其外交政策和西方國家聯盟的基石。
1988年3月,北約國家在布魯塞爾召開了它們6年來的第一次首腦會議。法國總統密特朗也翩然蒞會。這是自1966年法國退出北約軍事委員會、北約總部從巴黎遷往布魯塞爾22年來法國首腦第一次出席這類的會議。
&ldo;中導協議&rdo;的簽署和戈巴契夫對西歐國家開展了一系列和平攻勢之後,不僅歐美關係出現了微妙的變化,而且西歐國家內部也增大了分歧。例如西德總理科爾就不認為有必要使北約部署在其領土上的短導現代化,但仍然主張避免短導的&ldo;第三個零點方案&rdo;和非核化;而外交部長根舍則持與總理科爾相反的觀點。這是因為,西德位於西方與蘇聯對抗的最前沿,因而也最容易遭到核打擊的危險,西德政治家們不能不對戈巴契夫的和平攻勢作出積極的響應。
好在這次北約首腦會議最後發表的《聯合公報》,基本上反映了英美的主張,顯示出北約的團結一致。這是柴契爾夫人從中努力、消除分歧的結果,也是英美兩國首腦通力協作的結果。柴契爾夫人感到遺憾的,是西德領導人不放棄在東西方的常規軍力達到基本均衡和對化學武器有明確限制的前提下,才能在歐洲舉行削減短程核武器談判的主張。
1988年5月底,里根總統啟程去莫斯科與戈巴契夫會談。柴契爾夫人對這位美國首腦作了兩點建議:一是要把握住北約能夠進入短導談判的前提;二是在就美蘇削減戰略武器談判時,美方不宜操之過急。對此,里根總統均有同感。由此,柴契爾首相也感到收穫頗豐,因為她意識到英美再次&ldo;結為一體,面對所有的困難和接踵而來的更為複雜的裁軍談判&rdo;。
1988年6月2日,里根總統在對蘇訪問完畢之後,立即匆匆飛抵倫敦,向柴契爾首相通報了他與戈巴契夫的會談情況。里根讓這位&ldo;鐵娘子&rdo;知道,他沒有就戰略武器會談作出讓步,並斷然拒絕了蘇方要求把海基巡航飛彈也包括在協議之內的建議。里根還告訴&ldo;鐵娘子&rdo;,他在人權問題上向蘇方發動了攻勢,在&ldo;星球大戰計劃&rdo;上也拒不讓步,等等。這幾個要點,都是柴契爾夫人所夢寐以求的,里根總統總算不負所望,做到了她一心想要做到的事。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