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樓醉茶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一個是廣泛流行於北亞的薩滿教,一個是流行於倭國的神道教,還有一個則是流行於華夏的道教。
道教其實和道家的關係並不是很大,反而和起源於巫的陰陽家關係更密切,某種程度上也可以看成是泛靈信仰的高階進階版。
但是無論是薩滿教、神道教還是道教,這些進階版本的原始宗教在儒和佛的面前都是不堪一擊,僅此一點就足以證明其脆弱性。
打個不恰當的比方來說,這種信仰的堅固程度,大概就跟現代人迷信跳大神、出馬仙一樣,畢竟這都是舊石器時代的泛靈信仰在現代社會中的遺存。
“很好,我方才說的那三點,最後這一點是最重要的。只有這麼做了,你才能成為真正的王……”林海興奮地對武朗說道。
他之所以要摧毀土著社會尤其是其統治階級的信仰,就是因為他已把東番視為自己的囊中之物。當信仰被摧毀之後,土王所畏懼的就只有力量,這樣一來就更加不會脫離林海的掌控。
在東番這片土地上,林海不允許有任何東西凌駕於自己之上。所有的威權只能是出自他林海,哪怕是神靈,也不能和他平起平坐!
這就是林海要讓武朗去大明走一遭的原因,用糖衣炮彈來誘惑他只是其次。
只有做到了這一點,他才能真正在短時間內完成對全島的深度統治,把這裡徹底變為自己的後花園。
這就是身為穿越者的優勢,要說如何讓一個原始社會跑步進入文明社會,現代人對古人是真有碾壓性優勢的。
畢竟,古人其實並不清楚上古社會是怎麼演變的,他們沒有那麼多考古學、人類學的知識。
林海所說的這三點,其實就是華夏文明的三條起主要作用的根,其起源都是很早的。
禮制大約起源於東夷的大汶口文化,這是個商業十分繁榮的古文化,財富分化成為階級的象徵,體現在衣食住行的各個方面後就形成了禮制,這在大汶口文化的墓葬中有反應。
宗法則起源於華夏文明的主根仰韶文化,這是一個興起於大河支流、極為依賴農業的文化,由於治水的需要而形成了複雜社會,血緣和姻親是社會地位的主要分野,這是宗法制的緣起。
而天子這種統治者壟斷神權的模式,大約是起源於江南的神國良渚,這可能是華夏大地上第一個步入文明階段的古國,其文明成果後來被華夏文明所吸收,承載這種文化的具體器物就是用於溝通天地的玉琮。
華夏文明就是在這種交流碰撞中融合而成的,如果要為這種融合找一個標誌性的人物,那就是五帝之中的顓頊。
在五帝傳說之中,顓頊是黃帝之孫,但卻是由少昊撫養長大,大約可以看作上古華夏和東夷深度融合的代表人物,這個融合在考古學上的遺存就是龍山文化。
鼉鼓、特磬等最早的天子禮器也出現在有關顓頊的文獻記載中,後來在堯都平陽的王墓中出土了實物。
同時顓頊也是五帝之中第一個壟斷神權的人,所謂絕地天通,也就是改革家家有巫史的現狀,把神權置於王權之下。
所以顓頊大概可以看作是華夏文明最終成熟的代表,而黃帝傳說所反應的歷史深度要遠比顓頊更久遠,正如《左傳》所言“自顓頊以來,不能紀遠,乃紀於近。”
黃帝戰蚩尤的涿鹿之戰大概可以看作華夏和東夷融合的開始,而顓頊孺於少昊則可以看成這一融合程序的最終完成。
林海之所以要以華夏文明為模板來改造東番的土著社會,就是為了將來更好地將其納入儒家文化圈中,這在他看來是一個極具戰略意義的實驗,如果成功了就可以推廣到那些尚未步入文明社會的其他南島民族中。
這些南島民族所佔據的地方有多大呢?大約等於整個太平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