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成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地平線勇士】,高7015米,重9565噸。”
“【地平線勇士】主要分為,動力系統、模擬系統、神經連線系統、智慧語音系統、電子通訊系統等,當然還有部分輔助系統,我就不一一贅述了。”
“動力系統,採用的是可控核聚變技術,在做可控核聚變實驗時,我們使用200束鐳射將205j能量注入聚變燃料堆,達到聚變點火條件,在十分之一秒內,釋放了315j的聚變能量,淨能量收益54。”
“在實驗的基礎上,【地平線勇士】核聚變反應爐理論上可以提供60萬馬力的動力,讓機甲續航能力達到5小時。”
秦然介紹的時候,肯定會有人提出疑問,比如高鵬,他是來驗收的,肯定有資格提出質疑,也有足夠的專業水平去質疑。
聽到機甲的動力系統介紹,高鵬就提出了質疑。
“秦工,我想問一下,催動200束鐳射,需要多少能量?”
“我們採用的是電能催動,需要的電能為84kw,也就是300j。”
聽到這個答案,高鵬做下記錄,在沒多問。
“【地平線勇士】配備了兩套熱武器,其一,10門210大口徑火炮,位於機甲的兩隻手掌,兩隻手掌各五門,用炮管代替了小臂主軸。而彈藥則儲存在肩膀部位,正因為這樣,機甲正面看去,他的肩膀都是聳立著的,缺乏美觀。八個東風a8導彈發射口,位於機甲前胸”
“模擬系統,簡單的說就是一種模擬器,當駕駛員和機甲神經連線後,駕駛員做出什麼動作,機甲也會做出什麼動作”
秦然介紹一直持續了近十五分鐘,大多時間都是他再說,而其他人在記筆記。
李雪婷沒有必要記筆記,她一直盯著秦然,看著對方自信的眼神,聽著對方侃侃而談的講述,感覺很有意思。
這一刻,她突然覺得爺爺說的很對,或許只有涉及技術層面的時候,他們這類搞技術的人才最有魅力。
十五分鐘時間,秦然卡的很準,畢竟不是學術會議,沒必要說的那麼詳細。而且,接下來還有更重要的事情留給他去做——試駕【地平線勇士】。
一個人試駕【地平線勇士】,是秦然自己很早就提出來的,畢竟這是他設計的第一臺巨型機甲,能第一個駕駛它,很有紀念意義。
可是王學政和蔣衛國一致不同意,當初利用【戰爭先鋒】測試神經負荷的時候,就有科學家提出,神經負荷如果嚴重超過駕駛員承受範圍,輕則變成植物人,重則腦死亡當場去世。
雖然沒人知道【地平線勇士】帶來的神經負荷有多大,但肯定的是,至少是【戰爭先鋒】兩倍以上,這麼大的神經負荷,兩人擔心秦然承受不住,成為為機甲獻身的第一人。
後來秦然多次提起,兩人鬆了道口子,同意秦然試駕,但前提是找到一個和秦然能神經交換的人。
有了這個前提條件,和不同意沒什麼兩樣,且不說能不能找到和秦然神經交換的駕駛員,就算找到,秦然也不會願意和對方神經交換啊,萬一神經交換成功,對方看到了自己記憶片段,知道自己是穿越者怎麼辦?
所以秦然這個提議一直被擱置,直到前幾天,確認王成、王曉虎和另外兩個駕駛員因訓練不足,無法擔任試駕的駕駛員後,王學政和蔣衛國總算是同意了。
畢竟是第一臺機甲,目前連駕駛員都不熟悉機甲各種效能和引數,總不能當著國家驗收小組的面,表演一場華麗的失敗吧。
至於王學政和蔣衛國擔心的神經負荷問題,秦然有一定的信心能扛住,畢竟當初【戰爭先鋒】的神經負荷壓力對他來說,並不算大。
機甲介紹環節結束,王學政接替秦然的位置招呼眾人:“接下來是我們機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