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部分 (第2/5頁)
僻處自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也算了,從現在開始計算。至於洪天貴福逃跑一事,不怨你,餘孽遲早要死,只是時間問題。
自此,曾國藩和左宗棠徹底鬧翻,再無交往。其實,這不能孤立地怪曾國藩或左宗棠,性情截然不同的兩個人雖僥倖在一起,但遲早會分手。
如果說,曾國藩前面收到的聖旨是大棒,那麼後面這道聖旨則是胡蘿蔔。
曾國藩先被打得氣沖斗牛,現在又好像甜得如痴如醉,在日記中,他無限虔敬、肉麻地寫道:朝廷真是體恤大臣,幸甚幸甚。
這件事足以讓當領導的得到一個重要資訊:想讓部下死心塌地為你做事,就讓他學習中國傳統文化。
第十章 步入失敗的怪圈
新的戰鬥
收復金陵後,曾國藩常和人說的一段話就是:“處大位大權而兼享大名,自古曾有幾人能善其末路者?總須設法將權位二字退讓少許,減去幾成,則晚節漸漸可以收場耳。”這就叫“功成身退”,它只有在古代中國君主獨裁製度下才有市場,而且市場極大。凡不能將權位二字退讓少許的人,都會不得好死。
“功成身退”對於當事人而言最無奈,對當事人的上司而言則最卑鄙。別人辛辛苦苦為你打下天地,天地一穩,你就卸磨殺驢,卑劣程度可以讓人對人性徹底失去信心。
曾國藩一生修為的精華,在今人看來,只是把“功成身退”知行合一而已:知道功成身退是天之道,活命之本,馬上就去做,而且盡心盡力,不留半點餘地。
他做的第一件事是裁撤湘軍,當時湘軍和湘軍的衍生淮軍共計三十萬人,但左宗棠的五萬人已遊離出去,他無法管理;分佈在四川、廣西、貴州的湘軍,早就脫離了他的指揮,他也不必管。至於李鴻章的淮軍,本來就是湘軍的替補,不可能裁撤。他只能對自己直接指揮的十二萬湘軍,尤其是曾國荃指揮的五萬人下手。
下手非常狠,在收復金陵一個月後,他就把曾國荃的五萬人裁撤三分之二,由他指揮的則裁撤掉三分之二。曾國荃急吼吼地來找老哥,按這位軍之驕子的看法,裁撤軍隊沒有問題,但應循序漸進,不然會冷了兄弟們的心。
曾國藩平靜地對老弟說:“這種事就要快,慢了就毫無效果。豈止是要裁兵,我還要拿了你的官職。”
曾國荃失聲道:“老哥你瘋了,北京那群鳥人正千方百計地想對付咱們,你竟然還自毀長城?!”
曾國藩不慍不火地說道:“既然咱沒有不軌之心,那就應該讓朝廷放心。裁撤湘軍恐怕未必能讓他們徹底放心。為什麼呢?咱倆在南中國聲望極高,這年頭,有聲望就是資本,再加上有官職在身,臨時招兵都來得及。可如果咱倆有一人離職,那朝廷就會很高興。我想了想,你離職比較現實,我是兩江總督,朝廷暫時還離不開我。你先回家歇息去,等朝廷不再猜忌咱們,你再出來。這叫以退為進,既可以讓朝廷消除對咱們的猜忌,也可以保全咱兩兄弟。現在外面還有人散播謠言,說咱們功高蓋主,迷戀權位,你只要一離開,謠言就不攻自破。”
曾國荃被老哥忽悠得暈頭轉向,一口應承下來。曾國藩連夜寫了兩道奏摺,第一道在報告了金陵的重建工作後,在最後輕描淡寫地說,曾國荃勞累過度,病重需要休息。
第二道奏摺在兩天後發出,主要是寫曾國荃病重的:心神搖動,頭暈目眩,站都站不穩,必須靜養數月,希望朝廷恩准讓他回家養病。
慈禧和奕訢商量了半天,覺得曾國荃病得很好,他們對曾國荃這時候生病很滿意,同意讓曾國荃離職休養,順帶表彰了曾國藩很識大體。
曾國藩被誇得熱血沸騰,又把財權讓了出去。兩江總督管轄的區域很廣,曾國藩說,我只管理兩江(江蘇、浙江)的賦稅就可以。其實,浙江是左宗棠的地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