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 (第4/4頁)
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般不正面交鋒,而是以鴻溝為界,充分利用輿論攻勢和蠶食策略打擊項羽,最終取得勝利。
統一中國後,劉邦則首先制訂禮儀,過足了當皇帝的癮,與此同時,也為自己的言行套上了許多限制性的條條框框,不能再象過去當“流氓”時那麼率性而為;其次,充分實行仁政,以老子的“無為”思想主要統治基礎,“休養生息”,讓人民過平靜的生活,而這個過程中要捨棄很多欲望,即使是做樣子也要顯得非常“儉樸”,這樣,才能給人民一種“政府也是很開明的”感覺。
對比後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守業要面對許多明爭暗鬥,而且要遵守許多條條框框的,面臨諸多方面的壓力,要放棄很多欲望,不光要很好地生存,還要很好地發展;而創業時則可以順勢而動,偶爾用點“流氓”手段也是可以原諒的,生存下來是主要目的,所以,其所揹負的包袱相比較而言要少一點。這大概就是“創業難守業更難”的初始意思吧!
所以,創業和守業的目的不同,而戰略思想和手段也是不同的。創業需要巨大的勇氣,大砍大殺的魄力,不必有太多的思想負擔,嚴格的法治更適合;而守業則完全不同,要嚴格自己的一言一行,對別人則要有寬容的態度,要有包容的思想,實行仁政更適合,當然遇到變革時期則另當別論。
但是,二者並沒有嚴格的界限,實行仁政和法治並不矛盾,只是結合起來會使社會更加和諧,在法治思想中保留人性化的東西,也可以使法的作用體現得更充分。這裡衛君翰所指出的法治和實行仁政的對比,很有道理。法治的特點是方便,收效快速;德治(仁政)的優點則是:在早期可使法治的效果增加,中後期則可減少治國成本,更重要的是可以讓民眾理性且快樂。故孔子的德治思想在早期增加了法治的成份,在中後期則加重德治的份量,並慢慢將法治成份減到最低,最終的目的還是使民有恥且格。
當前中國的公司管理制度正在大力“西化”,有一種說法“中國人有自制能力差”,所以,我們看到許多公司的管理實行嚴格的“法制”,大概是受西方管理學中“XY理論”的影響吧,連員工去廁所的時間都嚴格限制;而在許多外企,則遵循了歐美公司中的傳統,比較寬鬆,工作的效率非常高。
其實,放在實踐中,有許多做法是要根據實際情況變通的。在戰略的層面上要有一箇中心思想,即公司在整體上要塑造什麼樣的企業文化。這樣的氛圍要讓絕大多數員工能夠很舒服地接受公司的管理,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公司的業務工作中。從這個角度看,歐美的公司在實行“仁政”方面做得更好,激發了更多的創造力。也希望中國的企業管理者也能夠積極吸取中國古老文化的精髓,不要在學習現代管理知識的同時只看表面現象。
中國古文化的思想中有太多的東西需要我們挖掘和吸收,有一個現實的例子,在前南斯拉夫領導人卡拉季奇被捕後,人們發現他能夠依靠一部《孫子兵法》成功逃亡十三年。可能是一個玩笑吧。
N大快事
《天龍八部》裡有一段是講西夏國公主招親,當時宮女有三個問題,其中第一個是“你一生中在什麼地方最逍遙快樂?”,包不同的回答較為有趣,他說:“是在一家瓷器店中。我小時候在這店中做學徒,老闆欺侮虐待,日日打罵。有一日我狂性大發,將瓷器店中的碗碟茶壺、花瓶人像,一古腦兒打得乒乒乓乓、稀巴粉碎。生平最痛快的便是此事。”前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