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炳輝、鄭寅達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軍費開支的 1/5。在一般情況下,梅福票在 5 年後開始貼現,這樣就能暫時 緩解戰前預算支出的負擔。與此同時,國家還發行其它長期或短期公債。1933 年國家負內債 129 億馬克,1938 年上升到 315 億馬克。
政府還用控制民眾消費和幹預投資的辦法來推動軍事經濟的發展。經濟
危機期間,魏瑪政府為了推行通貨緊縮政策,大量開徵新稅,納粹政權不僅 沿襲了高額稅收政策,還進一步提高稅額。結果,全國稅收在國民收入中的 比重從 1932 年的 254%提高到 1938 年的 295%。這樣,儘管由於實現充 分就業和延長勞動時間,全國工資總額大幅度上升,從 1933 年的 136 億馬克 上升到 1939 年的 294 億馬克,但透過稅收調節,一部分工資收入退出了消費 市場。為了迫使企業將盈利用於再投資,政府規定利潤的分配限制在 6%以 下。1934 年以後,為了限制私人資本投入政府不希望擴大的領域,規定組建 重要工業企業和擴大原企業均需獲得國家批准,同時還透過管制原料分配和 勞動力加以幹預。結果,全國的工業投資從 1933 年的 557 億馬克增至 1939 年的 4432 億馬克,其中投入生產資料部門的比例從 535%上升到 811%,
消費品生產儘管未作大幅度削減,但發展速度遠遠低於重工業。
1935 年 5 月 21 日,納粹政府頒布《國家防禦法》,其中規定設立&ldo;軍 事經濟全權總辦&rdo;一職,由沙赫特擔任。軍事經濟全權總辦受命主管除軍事 工業以外的經濟事務,負責和平時期的備戰工作和戰爭時期動員&ldo;一切經濟 力量為戰爭服務&rdo;。
由於 1934 年和 1935 年農業歉收,政府被迫耗費大量外匯進口糧食。1936 年,其軍事工業又嚴重缺乏原料,影響了戰備工作的順利進行。希特勒為了 解脫困境,於 1936 年 4 月指示戈林組建班子,著手研究改善原料和外貿狀況 的辦法。同年 8 月,他向戈林提出備忘錄,要求其班子制訂新的計劃,保證
&ldo;德國軍隊必須在四年內做好戰爭準備,德國經濟必須在四年內做到能夠應 付戰爭&rdo;。戈林屬下以弗立茨&iddot;勒布為首的研究班子根據希特勒的指令制訂 了第一個&ldo;四年計劃&rdo;。9 月,納粹黨在紐倫堡全國黨代會上宣佈了該計劃, 為了隱瞞了其真實意圖,會上只宣稱&ldo;在四年之內,德國必須擺脫對所有外 國原料的依賴,這些能由德國的才能、我們的化學和機器工業以及我們的礦 山來提供。&rdo;計劃的重點是發展軍工生產,改組經濟結構,爭取達到經濟&ldo;自 給自足&rdo;。戈林受命擔任&ldo;四年計劃全權總辦&rdo;,他有權採取一切必要的措 施,協調各機構的工作,統一管理全國的經濟資源。&ldo;四年計劃中央辦公室&rdo; 下轄天然原料和合成原料生產和分配辦公室、農業生產辦公室、勞工辦公室、 價格管理辦公室和外貿辦公室等。在實際執行中,&ldo;四年計劃全權總辦&rdo;和 &ldo;軍事經濟全權總辦&rdo;常為爭奪經濟控制權而發生爭執,由於戈林在納粹黨 內身居高位,在爭奪中日佔上風,至 1939 年 12 月,&ldo;軍事經濟全權總辦&rdo; 僅有權插手有關經濟部和國家銀行的事務,全權總辦辦公室也被撤銷。
為了達到所謂的&ldo;自給自足&rdo;,納粹政府重點著手解決礦產品和戰略物 資短缺的難題,利用掌握的財政權力,撥出巨額款項,開採和提鍊貧礦,生 產合成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