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炳輝、鄭寅達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壓迫下,進行頑強的鬥爭,在文學的冰層下面泛起民主的 波浪。伯爾尼的《巴黎通訊》,猛烈抨擊普魯士的專制制度。海涅的長詩《德 國‐‐一個冬天的童話》,辛辣地諷刺普魯士的王權獨裁、貴族政治、官僚 和小市民。海爾維格的《仇恨之歌》,公開宣佈革命鬥爭是消滅反動勢力的 唯一手段。
同一時期,在哲學領域也出現了&ldo;青年黑格爾派&rdo;,主要代表人物有大 衛&iddot;施特勞斯(1808‐1874)、布魯諾&iddot;鮑威爾(1809‐1882)、路德維希&iddot;費 爾巴哈(1804‐1872)等。他們發揚了黑格爾哲學的革命方面,從批判現存 的宗教觀念入手去批判舊制度。施特勞斯的《耶穌傳》剖析了基督產生的種 種傳統的荒謬性,認為擺脫宗教偏見是政治進步的條件。費爾巴哈在其名著
《基督教的本質》一書中,以唯物的觀點論證了上帝不過是人類幻想的產物。
他大膽宣告:&ldo;自然和人之外一無所有&rdo;。青年黑格爾派是德國激進的資產 階級思想流派,在政治上抨擊封建制度,主張實行資產階級改革。但對反動 勢力的鬥爭僅停留在對宗教和基督教義的批判。然而他們的哲學著作對當時 的先進的知識分子影響極大。恩格斯寫道:費爾巴哈《基督教的本質》&ldo;這 部書的解放作用,只有親自經受過它的人才可理解到。那時大家都很興奮, 我們都是一下子就變成了費爾巴哈派了。&rdo;
1842 年 1 月 1 日《萊茵報》在科隆的創刊,使資產階級自由主義運動中
的民主主義力量不斷壯大。《萊茵報》全名為《萊茵政治、商業和工業日報》, 創辦人有資產階級自由派,也有青年黑格爾派。在反對封建專制統治的鬥爭 中,它發展成為進步力量的機關報。青年馬克思、恩格斯經常為該報撰稿。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