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鴻一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威廉?恩達爾寫道:“這是英國曆史上的轉折點,由於廢除《穀物法》而肇始於大約30年前的‘自由貿易’決定了英國工業技術衰落的命運,結果金融成為大英帝國最重要的事務。到19世紀80年代,英國輕鬆地領導世界工業國家的時代顯然已經結束了。”①因此,亞當?斯密的“自由貿易”理論大廈——大英帝國的基礎——正在分崩離析。這並不令人感到奇怪,因為這種“自由貿易”體系的基礎是對英國和世界其他地區的剝削。這種絕對自由貿易的經濟模式失去了它的魅力,尤其在歐洲大陸更是如此。
正是因為按照弗里德里希?李斯特的民族保護主義學說所制定的經濟政策,德國才出現了歷史上最快的工業發展,崛起成為一個大國。
弗里德里希?李斯特是德國的政府和政治教授,1825年移居美國,並且從那時起到1832年一直居住在美國。在客居美國的時候,他對漢密爾頓的經濟政策瞭解並印象深刻。這就是他寫作《政治經濟學的國民體系》一書的促因。在回到德國後,李斯特在德國實施了美國的制度。他成為自由貿易最激烈的反對者,並且他的著作成為“如何反對英國帝國世界‘自由貿易’掠奪體制罪惡的手冊”。②
按照李斯特的觀點,亞當?斯密的《國富論》“從未討論過國民經濟問題,反而提出了一個世界共和國的空想觀點”。①李斯特認為英國實際上從未實踐過“自由貿易”,並且對英國的貿易實踐作出瞭如下評論:
英國並不願意為了在亞洲建立殖民地而使自己在工業方面屈從於亞洲。它所要爭取的是商業優勢;它的看法是,當兩個國家彼此之間有著自由貿易關係時,售出製成品的一方所佔的是優勢,而只能供應農產品的那一方是居於劣勢地位的。它對北美洲殖民地所執行的就是這個原則,它甚至不許那些殖民地造一隻馬蹄釘,更不許把那裡所造的產品輸入英國。①
李斯特重申“自由貿易”不過是英國用來維護其世界霸權的手段,並且明確強調主權和民族性是一個健康經濟的關鍵:
個人主要依靠國家並在國家範圍內獲得文化、生產力、安全和繁榮,同樣地,人類的文明只有依靠各個國家的文明和發展才能設想,才有可能。①
英國會把關稅當作保護和培育鋼鐵和造船等本國工業的手段。要不然,廉價的進口商品就會摧毀這些工業。對李斯特來說,國家必須發展民族工業,才能提高就業、穩定價格以及發展新的製造業和農業技術。①
在亞當?斯密看來,每個人傾向於追求自己的私人利益,並由此促進了所有人的利益。國家干預市場和關心本國人民的福利是錯誤的。他的“自由放任”經濟學理論把保護主義視為愚蠢的做法:只要可能,個人就應該能夠購買最便宜的產品,這將給國家帶來繁榮和財富。①
在李斯特看來,財富不僅僅是所佔有的財富,更是生產力。如果一個人的消費超出了他的產出,那麼他就是窮人。因此,創造財富的能力比財富本身更為重要,並且這對一個國家來說尤為正確。他把人力資本當作生產力中最重要的因素:人的創造性將會使一個國家更富裕、更強大和更繁榮。這個最重要的財富因素“從簡單的交換價值來看是無法解釋的”。①
由於大英帝國的自由貿易霸權,英國成為一個商業國家,它的工業缺乏技術上的投資。在最受尊重的英國作家約瑟夫?凱(Joseph Kay)看來,在英國這個亞當?斯密和自由貿易的大地上,“貴族比世界其他國家都更富有和強大;與歐洲其他國家的窮人相比,英國的窮人受到的壓迫更多,更加貧困,數量更加龐大,無神論傾向更加強烈,並且所受的教育也更加可憐”。①另一方面,在李斯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