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起義中提出的鬥爭口號和鬥爭目標,不僅是檢驗參加者覺悟水平的重要標誌,也可以衡量當地階級衝突深化的程度。上面列舉的事例清楚地反映了,江南各地階級鬥爭的形勢已經達到爆炸的臨界點,農民們再也不能忍受明王朝的暴虐統治了。
第三節 南方的佃變
在南方農民反對地主階級封建壓迫的鬥爭中,佃農和奴僕們為維護本身利益而自行解放的運動,佔了相當突出的地位。大致說來,奴變主要發生於江蘇、安徽等省,佃變則主要集中在福建、江西等省。這同各地地主階級採取不同的剝削和奴役方式是有密切關係的。在明王朝統治下,隨著地主階級的日趨腐化,為了滿足自己窮奢極侈的生活要求,不斷加重了對佃戶的壓榨。他們興起種種陋規,增加剝削量。早在明中期,福建沙縣一帶的&ldo;郡邑長吏,受富民賄,縱其多取田租,倍徵債息,小民赴訴無所。&rdo;(39)地主們還勒索&ldo;冬牲&rdo;,迫令農民送租至倉。農民們被逼得走投無路,終於在鄧茂七領導下爆發了震驚一時的武裝起義。農民的起義鬥爭被鎮壓下去後,地主階級捲土重來,一切剝削舊規又都恢復了。如福建寧化地主收租時,&ldo;以二十升為一桶,曰租桶;及糶則桶一十六升,曰衙桶,沿為例。&rdo;(40)一進一出之間,剝削量便增加了四分之一。農民們又被迫繳納冬牲、豆粿,實行送租至倉等舊例。江西一些地方的地主豪紳也&ldo;於莊田租粒之入,俱改用大斛&rdo;(41);石城縣&ldo;舊例每租一石,收耗一斗,名為桶面。&rdo;(42)此外,各地陋規尚多。地主們無不各顯神通,想盡種種辦法魚肉農民。農民們若有反抗,地主就以奪佃以至送官懲辦相威脅。由於政權在地主手裡,農民們顛連無告,總是吃虧。明末農民戰爭的狂飆興起,佃戶們從中看到了希望,一場如火如荼的反對地主階級殘酷壓榨的鬥爭便展開了。
明末的佃變,一般爆發於北都覆亡後的弘光、隆武年間,而延續到清朝初年。其中比較突出的有福建寧化和江西石城、瑞金等地的田兵。
福建寧化縣民黃通,&ldo;以較正鬥斛,裒益貧富為名&rdo;(43),反對地主用二十升的大桶收租,&ldo;唱諭諸鄉凡納租,悉以十六升之桶為率,一切移畊、冬牲、豆粿、送倉諸例皆罷。鄉民歡聲動地,歸通惟恐後。&rdo;(44)通&ldo;乃連絡數十鄉為長關,僉其豪者曰千總,總各為部。通有急則傳千總,千總傳所部,不一日而千百人集矣。&rdo;(45)在這種組織下,&ldo;鄉之丁壯,悉聽其撥調&rdo;(46),稱之為田兵。他們行使了部分政權職能,&ldo;事關有司者,皆取斷於通,令(指南明知縣)擁孤城而已。&rdo;隆武二年(一六四六年),黃通部田兵一度攻克了寧化縣城,還活捉了隆武朝廷兵部侍郎於華玉。這場鬥爭後來被清政府所扼殺。
江西石城縣的佃變起於隆武元年九月,當地佃農在吳萬乾領導下,掀起了減租和爭取永佃權的鬥爭。他開初提出廢除每納租谷一擔加耗一斗的所謂桶面,得到佃戶們的熱烈響應。在這個基礎上又把佃戶組織為田兵,鬥爭的內容也由廢止桶面陋規發展到減少租額,一石止納七八斗,並且提出了永佃權的要求。由於當地地主豪紳的勢力比較雄厚,吳萬乾就聯絡寧都、瑞金、寧化的客戶,建立了集賢會的組織,多次圍攻縣城。順治三年,石城落入清方之手。次年,在幾千名清兵的圍攻下,田兵被擊敗,吳萬乾也慘遭擒殺(47)。
在寧化、石城佃農運動的影響下,附近州縣的佃農也組織了田兵展開鬥爭。如瑞金縣的何志源、沈士昌、範文貞等人,&ldo;效寧化、石城故事,倡立田兵,旗幟號色皆書&l;八鄉均佃&r;。均之雲者,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