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氏六合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原部隊人員說,剛死的人稱“戰死前解剖”——從法律上說,死體還有體溫,不認為是屍體,解剖這種屍體,不是屍體解剖,而是稱活體解剖)的真相。
這是由於受審的部隊人員小心翼翼地掩蓋著事實,包庇他們頭目的緣故。
從哈巴羅夫斯克審判的記錄中,到處可以看到被告人為隱蔽或縮小事實而費盡心機的措詞。也就是說,被告人敏感地察知了蘇軍當局的審訊意圖和審訊的鋒芒,然後在回答審訊中反覆地供述已經暴露出來的犯罪行為,始終採取了一種“沒有問到的事情,一句也不講”的態度。
因此,在哈巴羅夫斯克所記錄的“公審檔案”本身,雖然是日本陸軍進行細菌戰犯罪行為的詳細記錄,但是卻又會產生這樣一種危險:即把731部隊的全部所作所為只限定於“公審檔案”上所列的事實來認識。
資料、檔案以及出版檔案,都是利用鉛字印刷的,從這些東西中,讀者容易產生對鉛字的“迷信”,但是為了揭露731部隊的真相,僅靠涉獵印刷資料或硬搬已經提到了的事實,是不充分的。依靠那麼一點證據就會陷入一種玄學式的表面調查研究之中。那隻不過是現成資料的堆積而巳。繼承、擴大現成資料的錯誤,也是有危險的。
山田清三郎寫的《細菌戰軍事審判》和島村撰寫的《三千人的活體實驗》,作為記錄來說,是很不錯的,因為他們雖然根據的是哈巴羅夫斯克軍事審判的“公審記錄”,但還透過筆者親自的調查進行了證實。
上面提到的“口”字樓二、三層的各個班都利用設於部隊一角的解剖室。
我在前面談到“馬魯太”時曾寫道:“馬魯太”是“按編號……作為731部隊各班所有物分配的,成了他們根據不同研究目的進行活體實驗的”材料“。
“馬魯太”為什麼必須“作為各班的所有物分配”呢?其最大的原因之一就在於解剖室裡的活體解剖。
從活著的人身上釆集新鮮的“標本”時,必須事先確定這些標本是哪個班的“所有物”。
據原部隊人員的證詞,在實際進行活體解剖時,解剖“馬魯太”人體的執刀和進行實驗的權利,屬於擁有這個“馬魯太”的那個班。執刀解剖和進行實驗完畢以後,人體的內臟,根據各研究班的要求進行分配。
他們事先把解剖活體和進行實驗的計劃通知各個研究班。“解剖以後把小腸和胰交A班”,“B班要腦子”,“C班要心臟”……從那時起就開始進行預約。這是對被活生生地解剖了的人體部件的“預先訂貨”。
731部隊進行活體解剖,大致有兩個目的:
第一個目的是釆集標本。人患傳染病時,心臟是否會肥大?肝臟是否會變色?感染各個時期的變化情況如何?在人活著的時候,查明各個部分的變化情況,解剖活體是最“理想的”方法。
並不只是採集感染疾病的標本,活體解剖的價值在於可以研究“馬魯太”服用一種藥物後,隨著時間的推移,與此有關的內臟發生的各種變化。
為了達到這一目的,給“馬魯太”“注射”了人們想得到相關結果的一切物質。從“馬魯太”的靜脈注射進空氣,觀察身體的各種器官是經過一個什麼樣的過程才窒息的?部隊人員雖然知道注射空氣會導致人的死亡,但是他們對更加詳細的經過抱有興趣。
他們還把“馬魯太”倒吊起來,進行實驗,看看多少小時多少分鐘死亡,身體各個部分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或者把“馬魯太”放入一個巨大的離心分離器內反覆進行高速旋轉實驗,直到“馬魯太”死亡為止。
把尿、馬血注入腎臟,人的身體會發生什麼反應呢?他們用猴血、馬血和人血進行交替的實驗。究竟能從“馬魯太”身上抽出多少血液呢?他們利用針管進行過多次抽血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