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十九世紀裡,科學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裡改變著過去的社會形態,也在越來越多的地方催生出科幻小說的萌芽。在俄羅斯,火箭之父齊奧爾科夫斯基(konstant tsiolkovsky)為了宣傳他的多級火箭原理,開始創作科幻小說。第一篇《到月球去》於1892年發表在莫斯科的《環球》雜誌上。後來還寫了《宇宙的召喚》(1895)、《地球之外》(1920)等作品。象許多國家的早期科幻作品一樣,齊奧爾科夫斯基的這些小說缺乏文學色彩,充滿了大量技術細節的描寫。引不起非專業人士的興趣。但是齊奧爾科夫斯基可能是到目前為止創作了科幻小說的最有份量的專業科學家。
在法國,作家羅尼在科幻史上的影響無法與凡爾納相比。但他與法國文學界有著廣泛的聯絡。透過他,科幻文學在法國較早地為主流文學界所認識。他的代表作《尋火記》於八十年代被搬上銀幕。
十九世紀的英國文豪斯蒂文森(robert louis stevenn)於1886年出版了一部科幻小說,這部作者在科幻小說方面的惟一創作,就是如今已經成為科幻經典的《化身博士》(stran case of drjekyll and rhyde),又名《傑基爾博士與海德先生》。小說裡的主人公傑基爾博士發明一種奇藥,可以定時誘發性格中的罪惡面。他在自己身上實驗這種奇藥,於是定期變成邪惡的海德先生。由於傑基爾博士一直隱居,人們以為海德控制並且殺害了傑基爾,引發了一個詭秘的偵探故事。我們不知道精神分析學派創始人弗洛伊德在這部作品裡吸取了多少營養,但在保守的維多利亞時代寫這樣的主題,體現了作者非凡的勇氣。同時,這部小說也體現著科幻文學在社會與人性題材方面的特殊表現能力。
在德國,庫爾德拉斯維茨進行了科幻小說方面的早期探索。他的《雙行星》比同樣描寫火星人入侵地球的威爾斯的《兩個世界的戰爭》還要早一年。他的其它科幻小說包括《宇宙圖書館》、《10000年的人類》等。為了紀念他的貢獻,後來德國的年度科幻小說獎就被稱為&ldo;拉德維茨獎&rdo;。
第二卷:世界科幻文學史 第二章:早期探索者(2)
第二節:北美的早期科幻開拓者
當時走在科技和社會變化前列的美國,也產生了一批科幻文學探索者。埃德加愛倫坡(1809--1849)是他們中間的代表人物。1840年,愛倫坡創作了《艾洛斯和查米恩的對話》。在這部作品裡,地球受彗星撞擊失去氮氣,處於純氧燃燒的熊熊大火中。
作者於1848年創作的《未來的故事》把時間背景放在2848年。那時,天空中飛翔著巨大的飛艇,主人公在飛艇上給同伴寫信,回憶過去的歷史。讀者會看到他充滿自信地描述著一些其實完全錯誤的史實。這篇幽默科幻小說提醒我們,或許我們對以前的歷史也是一無所知,歷史學家完全搞錯了他們手中掌握的文獻。
雖然並不以科幻小說見長,但愛倫坡天才地、直覺地把握住了科幻小說的本質特點:愛倫坡根據幾項基本的物理法則,輕而易舉地便使他的故事具有真實感。《科幻小說之父凡爾納傳》59頁。
1888年,美國作家貝拉米(1850‐‐1898)出版了他的名著《回顧》。這部宣傳空想社會主義的作品在當時產生了巨大的反響,超過一百個團體受其影響成立起來,從中還組成了一個國家主義的政黨。
用今天的眼光來看,這部作品的情節非常簡單:主人公韋斯特由於催眠作用,沉睡於1887年,在2000年甦醒。當時的美國已經實行了作者心目中的社會主義制度。他與新時代的人相互介紹自己熟悉的生活環境,從中展示了作者的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