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濤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八國聯軍侵略中國,簽訂《辛丑條約》後,受到沉重打擊的清政府不得不實行&ldo;新政&rdo;以苟延殘喘。在文化教育方面,廢科舉,興學校。光緒二十六年十二月十日,清政府發布&ldo;變法上諭&rdo;,宣稱&ldo;維新&rdo;。二十七年八月奉旨,除京師已設大學堂外,各省所有書院,在省內均改設大學堂,外府廳、直隸州均改中學堂,各州縣均設小學堂,並多設蒙養學堂。但這個改革沒實行多久,又取消了。光緒二十九年十一月二十九日(1904年1月13日),清廷頒布了張百熙(管學大臣)、張之洞(兩廣總督,教育家,主張&ldo;中學為體,西學為用&rdo;)《奏定學堂章程》。河南淮寧縣(現淮陽縣)高等小學堂師生於1904年的合影二十九年是癸卯年,故稱為癸卯學制。根據這個學制,正式教育分初等、中等、高等3級。初等教育有3類:一、蒙養院,學習4年,學遊戲、說話、歌謠。二、小學,學習5年,課程有修身、讀經講經、中國文學、算術、地理、格致、體操。三、高等小學,學習4年。課程是除掉體操的初等小學課程,加上中國歷史和圖畫。中等教育只有1類:中學學堂,學習5年。課程有修身、讀經講經、外語、歷史、地理、算術、博物、物理、化學、法制、理財、圖畫、體操。高等教育有3類:張之洞一、高等學堂(相當於大學預科),學習3年。分3類:第一類是經學、法學、文學、商學大學預科;第二類是格致科,工科、農科大學預科;第三類是醫科大學預科,各自有其課程。外語在各類學堂佔重要位置,一般要修兩門。二、分科大學堂。分8科:經學、政治、文學、醫科、格致、農科、工科、商科,3年畢業。三、通儒院。通儒院是大學本科後教育,無規定科目。
癸卯學制除對普通教育作出規劃外,還規劃了師範教育和實業教育。師範教育分初級師範學堂與優級師範學堂,實業教育分正式實業學堂、實業補習學堂和實業師範學堂3類。正式實業學堂分初等實業學堂(按專業分為農業學堂、商業學堂和商船學堂3種)、中等事業學堂(按專業分農、工、商、商船4科,並各有其學堂:農業學堂、工業學堂、商業學堂、商船學堂)、高等事業學堂(按專業分農業、工業、商業與商船4科,並各有其學堂)3等。實業補習普通學堂則分普通補習實業學堂和藝徒學堂兩種。實業師範學堂含實業教員講習所。這些學堂分別與普通教育中的一些類別平行:實業補習普通學堂、初等農工商實業學堂和藝徒學堂與高等小學並列,初級師範學堂、中等農工商實業學堂,與中學堂平行,優級師範學堂、實業教員講習所、高等農工商實業學堂與高等學堂平行。
張之洞受命於張百熙主持指定學制,張之洞派羅振玉去日本考察了日本教育,癸卯學制就是學習外國特別是日本的教育制度的結果。教育內容進行了革新,由專注四書五經為科舉的教育轉向重視學習西方科學,而且教育模式也獲得更新,使教育第一次與國際接軌。然而仍保留了封建色彩,比如學校還保留每月的祭孔,讀《聖諭廣訓》,中學畢業生授予拔貢、優貢、歲貢,把高小生當作秀才,通儒院畢業生當作翰林升階等。
上海王家堂聖母院所設女塾內的教內女生光緒三十一年(1905)十一月十日,清廷設立中央教育行政機關學部,國子監歸併其中。第2年,各省裁撤學政,設提學使司,各廳、州、縣設立勸學所,管理本地區學務。教育行政機構更新,保證新學制的貫徹。光緒三十二年(1906)所有鄉、會試一律停止,舊學制由此瓦解,新式教育的障礙得以清除。
由於癸卯學制的頒布和實施,以往封建官學、私學和書院形式得到了躍進式的變化,使近代新的教育制度建立起來了。
教育花絮
科舉時代的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