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濤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京後,同治帝奉兩宮皇太后親臨賜奠。光緒十五年在北京安定門內為僧格林沁建顯忠祠,追念&ldo;前勛&rdo;,以示&ldo;優異&rdo;。
奕列傳
恭親王奕像奕(1832-1898),道光帝六子,鹹豐帝異母弟。他是鹹豐、同治、光緒三朝名王重臣,洋務運動的首領,為中國近代工業創始和中國教育的進步作出了貢獻。他是晚清新式外交的開拓者,建議並創辦了中國第一個正式外交機關,使清朝外交開始步入正軌並開啟新局面。他積極出謀獻策鎮壓太平天國起義,挽救清朝的危局,迎來同治中興。然而他命運坎坷,他支援慈禧太后北京政變,得到了委以重任的報答,但隨即而至的是慈禧太后的不安和打擊。後期他在統治集團內部浮浮沉沉,意志消沉,無所建樹。
道光皇帝生前就欣賞奕,死前&ldo;硃諭&l;封皇六子奕為親王&r;&rdo;。鹹豐元年(1851),奕封恭親王。三年在軍機大臣上行走。四年連封都統、右宗正、宗令。五年其母孝靖成皇后去世,奕為其母爭封號,被免去軍機大臣、宗令、都統,七年才恢復他的都統,九年又授內大臣(侍衛處次長官)。十年英法聯軍進攻北京,鹹豐帝逃往承德,奕臨危受命,擔任議和大臣。九月十五日,十六兩日,奕分別與英使、法使簽訂《中英北京條約》與《中法北京條約》,挽救了清王朝的命運。他主持議和以及進行的大量的善後事宜贏得了西方對他的好感,為他以後外交活動創造了條件。在議和期間他籠絡文祥(戶部侍郎)、桂良(文華殿大學士)、寶鋆(總管內務府大臣)、勝保(副都統),形成了一個新的政治集團。這是他透過議和撈到的政治資本。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