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頁 (第1/3頁)
心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玉石
玉石工藝也有傑出的表現。洛陽金村出土的玉佩、玉璧及各種動物形玉飾,輝縣出土的大玉璜、雕金鑲玉嵌珠銀帶鉤和玉鸚鵡,技術精絕為古代玉器工藝之冠。金村發現有玉石工藝的半製成品,可以幫助我們瞭解其製作過程。但古代制玉的技術,對於我們仍是一個謎。戰國時代玉器工藝中體現了圖案造型中一些基本規律。
服飾
東周男子服飾與西周服飾相差不多,大致沿襲商代的服制,只是略有變化。衣服的樣式比商代略寬鬆。服裝款式特點為右衽、窄袖,長至腳踝,腰間束帶的較多,也有衣長與坐齊的。衣袖有大小兩式,領子通用矩領,但還沒有扭扣,一般在腰間系帶,有的在帶上還掛有玉製的飾物。當時的腰帶主要有兩種:一種以絲織物製成,叫&ldo;大帶&rdo;或叫&ldo;紳帶&rdo;。另一種腰帶以皮革製成,叫&ldo;革帶&ldo;。
一般&ldo;士&rdo;服是窄袖織紋衣。這種服裝為矩領,領、袖、襟、裾均有緣飾,肩上有披肩,腰繫絛帶,並在右側掛玉佩。
而春秋戰國貴族冠帽與服飾與一般士人有所不同。他們頭戴冠,兩側有組纓下垂繫於頜下,腦後辮髮上挽,包入冠內;身穿窄袖長袍,腰繫帶,足穿鞋。現珍藏於故宮博物院的戰國玉人為戴冠、穿寬袖服裝的官員。
春秋除胡服之外,還有一種服式,叫&ldo;深衣&rdo;。深衣不同於上衣下裳,是一種上下連在一起的服裝,這種服裝在社會上影響很大,不論貴賤男女、文武職別,都可以穿著深衣。
戰國時期的服飾有較明顯的變化,比較重要的是胡服的流行。所謂胡服,實際上是西北地區少數民族的服裝,它與中原地區寬衣博帶式漢族服裝有較大差異,一般為短衣、長褲和革靴,衣身瘦窄,便於活動。首先採用這種服裝的趙武靈王,是中國服飾史上最早一位改革者。短衣齊膝是胡服的一大特徵,這種服裝最初用於軍中,後來傳入民間,成為一種普遍的裝束。
科技
&ldo;五行學說&rdo;的確立
西周末年就已出現了對&ldo;五行&rdo;的認識。《尚書?洪範》把水、火、木、金、土這五種物質稱為&ldo;五行&rdo;, 並認識到五行中的每一行都有不同的效能,認為&ldo;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爰稼牆;潤下作鹹,炎上作苦,曲直作酸,從革作辛,稼牆作甘&rdo;。(見西周史),而《國語?齊語》認為: &ldo;以土與金木水火雜,以成百物&rdo;。戰國時期五行學說開始廣泛流行,並與陰陽學說想結合。五行學說反映了各種自然現象的相互對立與聯絡,對後世的科學技術觀念以及醫學、煉丹術的發展,都有著深遠的影響。
數學
春秋戰國時期,出現了我國古代最早的一部數學專著《九章算術》。根據劉徽的記載,《九章算術》是從先秦&ldo;九數&rdo;發展來的。暴秦焚書,經術散壞。西漢張蒼(?─前152年)、耿壽昌(前1世紀)收集遺文殘稿,加以刪補整理,編成《九章算術》。
《九章算術》包括了近百條一般性的抽象公式、解法,246個應用問題,分屬方田、粟米、衰分、少廣、商功、均輸、盈不足、方程、勾股九章。
其中,方田章提出了各種多邊形、圓、弓形等的面積公式;分數的通分、約分和加減乘除四則運算的完整法則。後者比歐洲早1400多年。少廣章介紹了開平方、開立方的方法,其程式與現今程式基本一致。這是世界上最早的多位數和分數開方法則。盈不足章提出了盈不足、盈適足和不足適足、兩盈和兩不足三種型別的盈虧問題,以及若干可以透過兩次假設化為盈不足問題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