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第1/3頁)
心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晉武公死,其子佹諸繼位,是為獻公。他由於參與過其父攻滅大宗的鬥爭,頗知旁系支庶宗族的危害,採用大夫士的計策離間桓、莊之族,使他們自相殘殺,從此晉國內部消除了威脅君位的力量,專力向外擴張領土。魯閔公元年(公元前661年),晉獻公起兵滅掉了耿(在今山西河津縣境汾水南)、霍(在今山西霍縣)和魏(在今山西芮城縣)三國,把耿、魏賜給了趙夙和畢萬,這就伏下了後來三家分晉的根苗。次年,命太子申生進攻狄人東山皋落氏(今山東曲沃東)。魯僖公二年(公元前658年)命裡克、荀息率軍進攻虢國。於是,晉國西到黃河與秦相接,西南到今之三門峽一帶扼有桃林塞險關,南到晉豫交界地,東達太行山麓,成為了北方的大國,開始參與中原諸侯的會盟。獻公滅掉群宗後,晉國的力量一時集中在公室,加之他整軍經武,已經積累了向外爭霸的潛能。可惜他晚年沉迷女色,不大振作,又廢嫡立庶,釀成內亂,相繼在位的是碌碌無為的惠公和懷公。因而,晉國一直處於動盪不安的狀態之中。
魯僖公二十四年(公元前636年),流亡在外十九年的公子重耳,在秦的幫助下回國即位,是為歷史上有名的晉文公。
晉文公年輕時就好學不倦,十七歲曾結交五個賢士,在國外逃亡十九年,經歷過各種艱難險阻,積累了豐富的治國治民經驗,終於在62歲時返回晉國榮登君主寶座。回國後,他舉賢任能、修明政務、施惠百姓、獎懲分明、實行了一系列有利於生產發展的改革政策,成為世代公認的聖賢君王。這樣就使&ldo;政平民阜,財用不匱&rdo; (《國語?晉語四》),晉國大治,打下了開創霸業的基礎。
雖然晉文公也曾犯有兩個嚴重錯誤,但他能知錯必改,有錯必糾。一個是在逃亡途中,他愛戀在齊國娶的妻子,貪圖安樂,竟忘記重任,放棄理想,不再奮發向前。他的妻子與隨從用計灌醉他,抱他上車,離開齊國。醒後,他知道中計,想殺死隨從 ‐‐自己的舅父。不過,當他認識到隨從用計使他離開齊國是正確的作法時,他終於沒有殺死舅父而與隨從們一起前行了。另一個是他返回晉國後,他獎賞與他同舟共濟的有功之臣時,忘記了介子推。但晉文公認識到未及時給介子推行賞之錯時,便派人到處尋找介子推。當聽說介子推已進入綿上山時,他便下令把整座山做為 &ldo;介推田&rdo;封給介子推,改綿上山為介山,&ldo;以記吾過,且旌善人&rdo;。這些做法都爭得了民心,鞏固了他的地位。
魯僖公二十三年(公元前635 年),周王室發生了王子帶之亂,周襄王到鄭國汜地(今河南襄城縣境)避難,並派人到秦、晉求援。晉文公君臣認為這是獲得勤王的絕好機會。於是辭掉秦師,出兵殺王子帶,並護送襄王回國。襄王為了酬謝文公的功勞,賜他陽樊(今河南濟原縣東南)、溫(今河南溫縣)、原(今河南濟原縣北)、櫕矛(今河南修武縣)四邑,&ldo;晉於是始起南陽(今河南西北位縣、濟原一帶)&rdo;(《左傳》僖公二十五年),提高了晉在中原諸侯中的威望。
晉文公即位時,宋襄公已經死去兩年,當時不僅魯、鄭、宋等國都屈服於楚,甚至象中衰後的齊國也受到楚國的危脅。晉文公要想稱霸中原,首先必須轉其矛頭指向楚國。魯僖公二十七年(公元前633年),楚圍宋,宋向晉告急。晉大夫先軫對文公說:&ldo;極施(指文公出亡過宋時,曾受宋君的厚贈)救患,取威定霸,於是乎在矣。&rdo;狐僵也對文公說: &ldo;楚始得曹而新昏於衛,若伐曹、衛,楚必救之,則齊、宋免矣。&rdo;(均見《左傳》信公二十七年)文公聽從此言,便把晉國舊有的二軍擴充為三軍,先去討伐楚的盟國曹、衛,並將侵佔的曹、衛之田送給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