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頁 (第2/3頁)
心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歷時八百多年,到公元前二百零六年,才被秦國滅掉。它是中國歷史上最長的一個朝代,也是中華古典文明的全盛時期。這一時期產生的儒家、道家思想貫穿並影響了後世的中國歷史。
以公元前 770年為界,後代史家根據都城所在地理位置的不同,將此之前的周朝稱為西周,之後的稱為東周。西周時,周王朝屬地較為遼闊,包括西畿和東畿。西畿以周最初的都城豐鎬二京(今陝西境內)為中心,東畿以後建的都城洛邑(今河南洛陽)為中心。公元前770年,周幽王死,平王遷都洛邑,不僅失去了對西部屬地的控制,而且周王朝從此基本上處於衰弱狀態,並受到列國的欺壓。《左傳》中就有:&ldo;周之東遷,晉、鄭焉依&rdo;之句。
關於西周的歷史,傳於後世的如夏商之史一般,只是後世認為的共主之國的一個國家的歷史,其餘各方面的情形,則十分茫然。西周王朝,先後出現了文王、武王、成王以及周公等效法五帝的賢王賢臣,尚保留了大道的遺蹟。
東周之後則不然。所傳於後世者,以各強國和文化較發達地區的史實為多,而所謂的天子之國,則似乎處於無足輕重之列,此外,周天子中平庸之輩較多。東周之時,天下格局處於不斷的變動之中,列國之間的競爭也從不甚激烈到十分激烈,依此後世史家又劃分為春秋和戰國時期。&ldo;春秋&rdo;緣於孔子所著史書《春秋》得名,&ldo;戰國&rdo;則大概是因為這一時期的戰事頻繁而得名,西漢劉向曾著書《戰國策》。
春秋之世,各諸侯國依大小、強弱分為一等國和二、三等國。因各國實力有限,對周之禮制尚能遵守,所以諸侯之爭只限於爭霸,但是在尊崇周天子的前提下,強國間的戰爭也比較少;到了戰國時期,特別是北方諸侯,已不再將周天子放在眼中,而先後稱王。每個諸侯都希望凌駕於諸王之上稱帝,並進一步實現統一的慾望,因而當時戰事十分頻繁。
生於這一亂世時期的孔子認為,此時&ldo;天下無道久矣&rdo;。他臨風長嘆道:&ldo;大道之行的時代,以及夏商西周的賢王治世我沒有趕上,但是古書中有記載。大道之行的時代,天下為公,選拔賢明而有能力的人治理社會,人人誠實守信,和睦相處,不把財產視為私有,而把勞動視為美德,沒有陰謀和盜賊。可是現在大道已經沒落了,天下成了統治者的家天下,父死傳子,兄終弟及,人們僅僅照顧自己的親屬和子女,貨力為己、各私其私。&rdo;以往人們所尊崇的&ldo;德&rdo;而讓位於現實的權力慾望和利益,人離道愈來愈遠,人類的道德自此開始走向衰敗。
當人離大道愈來愈遠時,為了使人們的道德不至於下滑得太快,一些神以聖者的形象降生到人間來規範人的思想和行為。春秋戰國時期,中國出現了儒、道、墨、法等諸子百家爭鳴的局面,其中老子的真道和儒家思想主導後世中國歷史數千年。
周朝的祖先
周的始祖后稷,名叫棄。關於他的出世,還有一個非常神奇的傳說。他的母親是有邰(tái,臺)氏部族的女兒,名叫姜原。姜原是帝嚳(kù,酷)的正妃。一次,姜原來到郊野,看見一個巨人的腳印,心生愛慕,想去踩它一腳,一踩就覺得身子振動像懷了孕似的。十個月後姜原生下了一個兒子。姜原認為這個孩子不吉祥,就把他扔到了一個狹窄的小巷裡,但不論是馬還是牛從他身邊經過都繞著躲開而不踩他;於是又把他扔在樹林裡,正趕上樹林裡人多,所以又挪了個地方;把他扔在溝渠的冰上,但有飛鳥飛來用翅膀蓋在他身上。姜原認為他是神,就抱回來將他撫育成人。由於起初想把他扔掉,所以就給他取名叫棄。
</br>
<style 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