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此時,夏王朝的統治,東至東海、西連西河、北及燕山,南逾江淮。從傳世文獻看,夏朝的治國體系相當龐大,在繼承五帝時期體制的基礎上,又有所發展。在夏王之下有掌政事的三正,有為天子輔臣的&ldo;疑&rdo;、 &ldo;丞&rdo;、&ldo;輔&rdo;、&ldo;弼&rdo;四鄰,有為國君親近左右官員的六事(即六吏、六卿),有掌曆法的&ldo;羲和&rdo;(又稱&ldo;太史&rdo;),掌訴訟的&ldo;大理&rdo;,掌音樂的&ldo;瞽&rdo;(音 &ldo;鼓&rdo;),掌管教育貴族子弟的&ldo;官師&rdo;、&ldo;國老&rdo;,掌出使的&ldo;遒(音&ldo;囚&rdo;)人&rdo;,掌收取貢賦的&ldo;嗇夫&rdo;,掌管山澤的&ldo;虞人&rdo;,掌畜牧的&ldo;牧正&rdo;,掌管夏王膳食的&ldo;庖正&rdo;,掌管夏王車輛的&ldo;車正&rdo;,守衛宮門的守門者,掌王室家族事務的&ldo;臣&rdo;。
夏王朝一直沿用禹在世時對九州的劃分標準和 &ldo;甸&rdo;、&ldo;侯&rdo;、&ldo;緌(音&ldo;瑞,二聲&rdo;)&rdo;、&ldo;要&rdo;、&ldo;荒&rdo;五服貢賦制度的劃分,這說明,夏朝對地方的管理是以部族首領為諸侯,稱為&ldo;伯&rdo;或&ldo;牧&rdo;。諸侯必須服從夏王的政令,對王朝承擔貢納、朝見、服役和隨從征伐的義務。諸侯之下,有大夫,即各大家族的族長。所以,古人說,夏王有天下,諸侯有國,大夫有家。
此外,夏王朝已經有了初步的&ldo;德治寬刑&rdo;思想。《左傳?文公七年》引《夏書》說:&ldo;戒之用休董之用威。&rdo;即在國家治理上,要文治與刑罰並用。而且,在治國問題上可能已經有了防微杜漸,防患與未然的認識。《左傳?成公十六年》引《夏書》說:&ldo;怨豈在明,不見是圖&rdo;,就是這層意思。法律也隨著夏王朝的建立而產生,所謂&ldo;夏有亂政,而作禹刑&rdo;(《左傳?昭公六年》)。而&ldo;禹刑&rdo;不但是刑法,而且是夏王朝法律的總稱。
在經濟上,當時已經能冶煉較好的青銅,生產了不少的青銅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具,商品交換也有所發展。夏代遺址出土的農業生產工具,包括數量較多的石鐮,石刀等收割工具。莊稼以畎(音犬)畝法進行種植,就是在兩壟之間留一條溝,莊稼種於壟上。夏代的農業生產已經發展到一定的水平,產量迅速提高,飲酒之風從側面證明瞭這一點。 相傳最初的貨幣產生於夏朝,以珠玉為上幣,黃金為中幣,刀布為下幣,稱為&ldo;三品&rdo;。
在藝術上,夏朝有關於樂舞的傳說,首先是圍繞啟的傳說,《山海經?大荒西經》有一則神話,說啟將三名美女敬獻給天神,從天上得到《九辯》和《九歌》兩部樂舞作品,帶回人間,於是他又製成《九韻》。
在科學方面,夏朝有已了比較進步的陰陽合曆和干支記日的方法。《夏小正》是中國現存最早一部具有豐富物候知識的著作。其文有463字,按一年12個月分別記載了物候、氣象、天象、和重要政事,主要是有關生產的農耕、蠶桑、養馬以及採集、漁獵等活動。當時還出現了早期的地圖。從夏禹治水的傳說中可以看出,當時人們已經認識了許多高山大河,確定了大地的東西南北,學會了開渠、分洪、修堤,並且掌握了計算、測量和繪製簡單的地圖。傳說大禹透過自己的實踐,收集了九州獻來的銅等金屬,鑄了九個大鼎,鼎上分別有各州的山川、草木、禽獸,有人說這可能是導遊的&ldo;指南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