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頁 (第1/3頁)
孫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我讀這部書稿,覺得書名是兩個人,孫鬱在寫,要寫和想寫的,其實是許許多多人,可以說這是一部探索&ldo;人&rdo;,研究&ldo;人&rdo;的著作,書裡勾畫出來的人的氣秉、性格、心智、趣味、學識、修養是這樣複雜,人的實際生存是這樣無奈。未來大同世界或曰黃金世界的人們大概很難懂得現在人生的苦境,人生有陷阱的吧?就像儒家聖賢不懂伏羲、神農、堯、舜時代的血腥一樣。因此讀完書稿,掩卷嘆息,我想起兩段魯迅的話。一是:&ldo;人固然應該生存,但為的是進化;也不妨受苦,但為的是解除將來的一切苦;更應該戰鬥,但為的是改革。&rdo;二是:&ldo;為社會計,犧牲生命當然並非終極目的,凡犧牲者,皆係為人所殺,或萬一倖存,於社會或有惡影響,故寧願棄其生命耳。&rdo;人是生物,&ldo;生命第一&rdo;是不教而會的。中國百姓向來自稱&ldo;蟻民&rdo;,就因為&ldo;螻蟻尚知貪生&rdo;。一到知識者手裡,就可以成為&ldo;生命本體&rdo;的哲學了。也因此,要做到&ldo;不妨受苦&rdo;和有&ldo;萬一倖存&rdo;的思想準備,似乎比&ldo;勞力者&rdo;要難。而人生許多名節、生死的大問題,其實是專屬於知識分子的人的。
這本書的寫法我也很喜歡。簡直就是一部讀書筆記。把讀到的材料,自己的感覺、體會、心得、認識,加以分析、排比,是什麼就說什麼,怎麼想就怎麼說。沒有隱晦曲折,也不用春秋筆法;沒有&ldo;做學問&rdo;的架子,也不事論證的操作。讀起來平易曉暢,樸素親切,而且是把魯迅,周作人,作者的心意和思緒燴在一起,常常產生&ldo;原來如此&rdo;的會心一笑。自然,作者的觀點你不一定同意,也不強求你同意。這是讀一切書都這樣的。
孫鬱在讀古書,要加深加厚自己的學養,這是好的。但筆頭偶爾蹦出幾個文言字、詞、句式。這種&ldo;摻沙子&rdo;我以為不足為訓,不可取的。於是覺得這是文字上的一個缺點。雖不嚴重,但怕他&ldo;一發而不可收&rdo;,又怕連帶發生影響,想來想去還是提一句。雖然自己很慚愧。
孫鬱和我相識已經十年了,&ldo;抗戰八年&rdo;,&ldo;文革十年&rdo;,&ldo;十年樹木&rdo;,這都不是一個短暫的歲月,使人產生&ldo;不亦快哉&rdo;的心情。這十年他出了好幾本書了,如魯迅研究的專著《20世紀中國最憂患的靈魂》,編著《走進魯迅世界&iddot;詩歌卷》;所編《被褻瀆的魯迅》更是暢銷,等等。他正年輕,精力充沛。人既勤奮,筆又快捷,成績不小,影響較大。他的書不需要別人的什麼序,何況是我的!但他硬要我寫幾句。我知道這就是古今所重的&ldo;不棄&rdo;。古人有詩,說:&ldo;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rdo;孫鬱的要我寫序,我猜大概也是&ldo;醉翁之意不在酒&rdo;。我高興寫下這些話。不求&ldo;耳順&rdo;不&ldo;耳順&rdo;,但願對得起孫鬱,對得起孫鬱的讀者。
一九九六年秋
我相信,這本書還會&ldo;再&rdo;版的。我當然還是高興。但我不能也不會&ldo;再&rdo;來寫&ldo;三版序言&rdo;了,如果還要我寫的話。
二〇〇六年十二月十三日星期三
許多次,我從魯迅與周作人的照片中,試圖把兩人的音容笑貌,與他們的漂亮的文字,復原到一種有血有肉的形態裡。我竭力想順著時間的隧道,溯回到往昔的歲月裡,去諦聽、去體味這兩位智者的聲音。然而,每一次努力,都使我陷入深深的惘然裡。兩顆複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