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
1參閱nielsen,handbuch,voli,pp64以下;fvtbullet,arican
schoolforientalresearch,no73(1939),pp3‐9;gryckansbullet,schooloforientalandafricanstudies,volxiv(1952),pp1以下;jacesryckans,l&r;stituiiononarchieenarabieéridionaleavantl&r;lsla(louva,1951),pp257以下。
2krb這個尊號的發音是不確定的。
1參閱本書第37‐38頁。
2ahdfakhry,anar插eologicaljourneytoyen,voli(cairo,1952),pp29‐56;wendellphillips,qatabanand射ba(newyork,1955);ri插rdlbowenandfrankpalbright,ar插elogicaldisveriesutharabia(bal-tiore,1958)。
3faris,p45
4關於廢墟的描寫可以參閱al-az,pt2,pp50以下。
---------------
來的麥斯歐迪1、伊斯法哈尼2、雅古特3等人,都認為神秘的人物魯格曼&iddot;伊木&iddot;阿德是大水壩的建築者。
米奈王國昌盛於葉門的焦夫,在極盛時代,包括了南阿拉比亞的最大部分。原來的阿拉伯式名詞a&l;ān(《聖經》上的ā&l;on,&l;un,&l;等地名),後來讀成a&l;(麥因),意思是源泉。殘存至今叫馬安(在皮特拉的東南),是北方商業道路上一個重要的殖民地。在烏拉4和塔布克附近出土的幾件米奈銘文表明,這個地區曾有幾個殖民地,用作棧房和驛站。米奈王國的首都蓋爾諾(阿萊維曾於1870年訪問過),是現今的麥因(在焦夫的南面,薩那的東北)。宗教的首府葉西勒(也在焦夫的南面),是現今的伯拉基什(在馬裡卜的西北)。米奈人和後來的賽伯伊人,使用同樣的語言,不過方言上略有差別。所謂的米奈銘文,包括蓋特班王室的銘文和少量的哈達拉毛銘文。焦夫的省會有哈茲木所描繪的廟宇的遺址,上面雕刻著懸掛的容器(大概是獻酒用的),小羚羊和其它用作犧牲的動物,作為神的象徵的蛇,在廟宇裡服務的姑娘和飼養在神聖園裡的駝鳥等。除米奈王國和賽伯伊王國外,在這個地區還興起了另外的兩個王國:蓋特班王國和哈達拉毛王國。蓋特班的地方,位於阿丹(亞丁)的東面,哈達拉毛大約就在現在的哈達拉毛的地方。蓋特班王國定都於臺木奈耳(現在的庫哈蘭)。他們的國運1,約自公元前400年繼續到公元前50年;哈達拉毛王國定都於沙卜瓦(古典文獻裡的賽波臺),他們的國運,約自公元前五世紀中葉繼續到公元一世紀末。這些王國,往往在賽伯伊王國和米奈王國的霸權之下過生活。這些王國的人民,組織過香料的貿易,建築過驚人的公共工程,他們的銘文在北阿拉比亞和衣索比亞出土,阿拉伯史學家對於他們的歷史一無所知。自公元前115年以後,整個地區已歸新的征服者統治了,他們是從西南高地來的希木葉爾人。因此,這個時期的文明,被稱為希木葉爾文明,但是,王號仍然是&ldo;賽伯伊和賴伊丹之王&rdo;。賴伊丹的名稱,後來改成蓋特班。這標誌著第一個希木葉爾王國的開始,這個王國的國運,繼續到公元300年。h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