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白協議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以後還會更好的。但是……”清雲賣了個關子。
“道長可真是神人。據說上面已經在考慮我下半年改選的時候任副縣長。但是什麼?希望您不吝賜教。”局長急忙說。
“你的朋友將是你最大的敵人。”清雲說。
“這話怎麼講?我不明白呢。”他更加地恭敬了起來。
“張局長,麻煩你給我們講講懸棺的事情。”清雲卻忽然向他要求道。
“好。”看來他知道“天機不可洩露”這樣的忌諱。
我知道他現在的心情一定很愉快。
當得知自己未來的前途一片光明,還有誰會不高興呢?
“懸棺葬是古代一種比較奇特的葬式:在江河沿岸;選擇一處壁立千仞的懸崖;用我們至今仍不知曉的方法;將仙逝者連同裝殮他的尺棺高高地懸置於懸崖半腰的適當位置。葬地的形勢各異;歸葬的個體方式也略有差別:或於崖壁鑿孔;椽木為樁;尺棺就置放在崖樁拓展出來的空間;或在崖壁上開鑿石龕;將屍棺置入龕內;或利用懸崖上的天然巖溝、巖墩、巖洞置放屍棺……人死了;要找個歸宿;要為失去靈魂的軀殼找一個妥當的安置辦法;從這個意義上講;懸棺葬和土葬、火葬、水葬、天葬等等葬式一樣平常。然而;一口沉甸甸的屍棺;一具冷冰冰的屍骨;是怎麼放到那高高的懸崖上去的呢?屍棺的主人是誰?至今為止,我們有限的智慧還難以解讀這千年之謎。有這樣一側鐵聞:一九三三年;一位姓陳的地方官為了探究僰人懸棺的奧秘;他僱用了兩名樵夫;從豆沙關的絕壁上掀下兩具懸棺;其中一具運到昭通省立第二中學以供研究、展覽。可是沒過多久;兩名樵夫均意外慘死。翌年;一位叫熊廷權的賑災的官員;公務之餘到省立二中參觀;看了懸棺及棺木中的遺骸;又聽到了那兩名慘死的樵夫的故事;便有些坐不住了。他再三對校長說:‘文王澤及枯骨;古人遺骸何當玩弄?請以禮瘞之’。校長只得將懸棺遺骸歸葬。這位熊大人仍難以心安;又顫顫驚驚地寫了一篇誄文:‘霜悽悽兮露瀼瀼;風雨剝蝕兮日月迎將。翳何人兮骨骸堅強;胡不速朽兮戀此高崗。惡有報兮善有慶;毀棺露骸兮吾意悽惶。山之廣大兮地厚無疆;以為宅兆兮永此潛藏。臻百福兮降百祥;千秋萬歲兮無厲無殃’。意思是說要敬鬼神而遠之。
在雲南;今昭通地區沿金沙江、白水江、關河流域的懸棺不說是絕無僅有;肯定是分佈最多、最為集中的地區。就已知情況;鹽津縣的豆沙關、底坪、棺木巖、靈官巖;威信縣的瓦石、石洞、永善縣地黃華;不下十餘處;巖樁、巖墩、巖龕、巖溝、巖洞等各種懸棺葬的形式一應俱全。尤其是豆沙關懸棺;儲存最多、最完好;地勢最險峻;被學者稱為‘上古遺存;天下奇蹟’;‘懸棺博物館’。
豆沙關懸棺在鹽津縣豆沙鄉石門村關河南岸的絕壁上;緊傍二一三國道。秦開五尺道、漢修南夷道、隋造偏梁橋閣、唐開石門道;都無一例外地選擇豆沙關作為人滇的門戶。‘關津樞紐’;‘南滇鎖鑰’;名不虛傳。關河北岸;‘五尺道’遺蹟、石門關古城堡、唐貞元十年御史中丞袁滋冊南詔題名摩崖;昭示著這裡曾有過人文蔚起的繁榮。關河南岸;削壁騰立;參天而起;高達四五百米;懸棺就存放於絕壁半腰一工方形巖坎內。二十世紀三十年代調查有棺四十多具;此後;或墮落入關河;或被好奇者、居心叵測者破壞;今仍存有十餘具。遠遠看去;在清淡得近乎透明的天穹下;在沉重得勢將傾倒的絕壁的陰影中;屍棺累累;凌空懸置;確實會讓人生出許多難以言喻的思緒;臆想出許多神魔怪異的故事;難怪熊大人要苦苦祈告‘臻百福兮降百祥;千秋萬歲兮無厲無殃’。
懸棺的主人;一般認為是春秋時期以前居住在今川南、滇東北一帶的僰人人;故稱‘僰人懸棺’。一九三二年;幾位昭通籍